|
1559
|
不违农时
|
不
|
bù wéi nóng shí
|
违:不遵守。不耽误农作物的耕种时节。
|
战国 邹 孟轲《孟子 梁惠王上》:“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
BWNS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不夺农时
|
坐失良机
|
./bW51.html
|
bu wei nong shi
|
|
1560
|
不文不武
|
不
|
bù wén bù wǔ
|
既不能文,又不能武。
|
唐 韩愈《泷吏》诗:“不知官在朝,有益国家不?得无虱其间,不文亦不武。”
|
BWBW
|
常用成语
|
贬义成语
|
|
能文能武
|
./bW80.html
|
bu wen bu wu
|
|
1561
|
不务空名
|
不
|
bù wù kōng míng
|
务:追求。不追求虚名。形容踏踏实实地工作。
|
毛泽东《发刊词》:“工人中间应该教育出大批的干部,他们应该有知识,有能力,不务空名,会干实事。”
|
BWKM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埋头苦干、实事求是、脚踏实地
|
追名逐利、名不副实、徒有虚名
|
./bXA4.html
|
bu wu kong ming
|
|
1562
|
不务正业
|
不
|
bù wù zhèng yè
|
务:从事;正业:正当的职业;本职工作。不干正当的工作。现多指丢下本职工作不做;去搞其他的事情。
|
明 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这人不甚读书,终日闲游浪荡,一自父母亡后,分外不务正业。”
|
BWZY
|
常用成语
|
贬义成语
|
好逸恶劳、游手好闲、不求上进
|
埋头苦干、奋发有为
|
./bXBp.html
|
bu wu zheng ye
|
|
1563
|
不惜工本
|
不
|
bù xī gōng běn
|
指舍得出本钱。
|
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一回:“姓方的瞧着眼热,有几家该钱的,也就不惜工本,公开一个学堂。”
|
BXGB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不惜代价
|
斤斤计较
|
./bXBz.html
|
bu xi gong ben
|
|
1564
|
不相上下
|
不
|
bù xiāng shàng xià
|
上下:比喻高低、好坏等。分不出高低。形容程度相等。
|
唐 陆龟蒙《蠹化》:“翳叶仰啮,如饥蚕之速,不相上下。”
|
BXSX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并驾齐驱、不分伯仲
|
天差地远、迥然不同
|
./bXEy.html
|
bu xiang shang xia
|
|
1565
|
不相为谋
|
不
|
bù xiāng wéi móu
|
谋:商讨。相互之间没法商量。指彼此观点不同;不宜共同谋划事情。
|
春秋 孔子《论语 卫灵公》:“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
|
BXWM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各行其是、各自为政
|
切磋琢磨
|
./bXFj.html
|
bu xiang wei mou
|
|
1566
|
不相闻问
|
不
|
bù xiāng wén wèn
|
闻问:通消息,通音讯。指没有联系或断绝往来。
|
东汉 班固《汉书 严助传》:“于是拜为会稽太守。数年,不闻问。
|
BXWW
|
常用成语
|
贬义成语
|
不相往来
|
|
./bXFt.html
|
bu xiang wen wen
|
|
1567
|
不祥之兆
|
不
|
bù xiáng zhī zhào
|
祥:吉利;兆:预兆;苗头。不吉利的预兆。古代人迷信;烧龟甲根据其裂痕的形状和数量占卜吉凶。也作“不祥 祥:吉利;兆:预兆;苗头。不吉利的预兆。古代人迷信;烧龟甲根据其裂痕的形状和数量占卜吉凶。也作“不祥之征”。...
|
后唐 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 风流阵》:“时议以为不祥之兆,后果有禄山兵乱。”
|
BXZZ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凶多吉少、大祸临头
|
福星高照、洪福齐天、不虞之誉
|
./bXF3.html
|
bu xiang zhi zhao
|
|
1568
|
不屑一顾
|
不
|
bù xiè yī gù
|
不屑:认为不值得;不愿意做或不愿意接受;一顾:看一下。不值得一看。指对某些事物或人看不起。
|
明 方孝儒《送吏部外郎龚彦佐序》:“夫禄之以天下而系马千驷,常人思以其身易之而不可得,而伊尹不屑一顾 明 方孝儒《送吏部外郎龚彦佐序》:“夫禄之以天下而系马千驷,常人思以其身易之而不可得,而伊尹不屑一顾视焉。”...
|
BXYG
|
常用成语
|
贬义成语
|
不足挂齿、嗤之以鼻
|
刮目相看、举足轻重
|
./bXI2.html
|
bu xie yi gu
|
|
1569
|
不修边幅
|
不
|
bù xiū biān fú
|
修:修饰;边幅:本指布帛的边缘;借指人的仪表、衣着、生活作风。比喻不注意衣着、仪容的整饰。常指不拘小 修:修饰;边幅:本指布帛的边缘;借指人的仪表、衣着、生活作风。比喻不注意衣着、仪容的整饰。常指不拘小节;生活懒散。...
|
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 序致》:“肆欲轻言,不修边幅。”
|
BXBF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不衫不履、不拘小节
|
衣冠楚楚
|
./bXJn.html
|
bu xiu bian fu
|
|
1570
|
不学无术
|
不
|
bù xué wú shù
|
术:技术;技艺。没有学问;没有本领。
|
东汉 班固《汉书 霍光传赞》:“然光不学亡术,暗于大理。”
|
BXWS
|
常用成语
|
贬义成语
|
目不识丁、胸无点墨
|
博古通今、博学多才
|
./bXNh.html
|
bu xue wu shu
|
|
1571
|
不徇私情
|
不
|
bù xún sī qíng
|
徇:曲从。不曲从私人交情。指为人公正,秉公处事。
|
王朔《你不是一个俗人》:“我们是好朋友,可是你能不徇私情,这才说明你是真正爱护我。”
|
BXSQ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公正无私
|
徇私作弊
|
./bXNr.html
|
bu xun si qing
|
|
1572
|
不言而喻
|
不
|
bù yán ér yù
|
言:说明;喻:了解;明白。不用说就可以明白。
|
战国 邹 孟轲《孟子 尽心上》:“君子所性,仁义礼智根于心,其生色也;晬然见于面,盎于背,施于四体, 战国 邹 孟轲《孟子 尽心上》:“君子所性,仁义礼智根于心,其生色也;晬然见于面,盎于背,施于四体,四体不言而喻。”...
|
BYEY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显而易见、无庸赘述
|
扑朔迷离、模棱两可
|
./bXQ0.html
|
bu yan er yu
|
|
1573
|
不一而足
|
不
|
bù yī ér zú
|
足:充足;足够。原指不是一事一物可以满足。后指同类的事物或现象很多;反复出现;不能一一列举。
|
《公羊传 文公九年》:“始有大夫,则何以不氏?许夷狄者,不一而足也。”
|
BYEZ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层出不穷
|
屈指可数、寥寥无几
|
./bXRl.html
|
bu yi er zu
|
|
1574
|
不依不饶
|
不
|
bù yī bù ráo
|
形容要求不遂就纠缠个没烷完。
|
清·贪梦道人《彭公案》第36回:“这里黄三太见周应龙不依不饶,他就开口说:‘周寨主,……’”
|
BYBR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
宽宏大量
|
./bXRv.html
|
bu yi bu rao
|
|
1575
|
不遗余力
|
不
|
bù yí yú lì
|
遗:保留;余力:剩余的力量。用出全部力量一点也不保留。
|
西汉 刘向《战国策 赵策三》:“秦不遗馀力矣,必且破赵军。”
|
BYYL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全力以赴、倾巢而出
|
三心二意、留有余地
|
./bXU4.html
|
bu yi yu li
|
|
1576
|
不以为耻
|
不
|
bù yǐ wéi chǐ
|
不认为是可耻。指不知羞耻。
|
《邓析子 转辞》:“今挂劓不以为耻,斯队之所以乱多治少也。”
|
BYWC
|
常用成语
|
贬义成语
|
恬不知耻、厚颜无耻、寡廉鲜耻
|
襟怀坦白、光明正大、光明磊落
|
./bXYy.html
|
bu yi wei chi
|
|
1577
|
不以为奇
|
不
|
bù yǐ wéi qí
|
并不觉得奇怪。表示这是见惯了的。
|
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23回:“而且老太太时常提问案件,大家亦都见惯,不以为奇。”
|
BYWQ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司空见惯、不足为奇、习以为常
|
稀奇古怪
|
./bXZj.html
|
bu yi wei qi
|
|
1578
|
不以为然
|
不
|
bù yǐ wéi rán
|
然:对;不错。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有轻视的意思。
|
宋 苏轼《再乞罢详定役法状》:“右臣先曾奏论前衙一役,只当招募,不当定差,执政不以为然。”
|
BYWR
|
常用成语
|
贬义成语
|
嗤之以鼻、不敢苟同、满不在乎
|
五体投地、仰承鼻息
|
./bXZt.html
|
bu yi wei ran
|
|
1579
|
不以为意
|
不
|
bù yǐ wéi yì
|
不把它放在心上。表示对人、对事抱轻视态度。
|
北魏 杨衒之《洛阳伽蓝记 秦太上君寺》:“临淄官徒有在京邑,闻怀砖慕势,咸共耻之,唯崔孝忠一人不以为 北魏 杨衒之《洛阳伽蓝记 秦太上君寺》:“临淄官徒有在京邑,闻怀砖慕势,咸共耻之,唯崔孝忠一人不以为意。”...
|
BYWY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漠不关心
|
|
./bXZ3.html
|
bu yi wei yi
|
|
1580
|
不义之财
|
不
|
bù yì zhī cái
|
不义:不正当;不合理。不应该得到的或以不正当的手段获得的钱财。
|
汉 刘向《列女传 齐田稷母》:“不义之财非吾有也,不孝之子非吾子也,子起。”
|
BYZC
|
常用成语
|
褒义成语
|
民脂民膏、坐地分赃、不劳而获
|
劳动致富、不谋私利
|
./bXdn.html
|
bu yi zhi cai
|
|
1581
|
不亦乐乎
|
不
|
bù yì lè hū
|
亦:也;乎:文言文中表示疑问的语气词;相当于“吗”或“呢”。不也是快乐的吗?后用以形容事态发展到过甚 亦:也;乎:文言文中表示疑问的语气词;相当于“吗”或“呢”。不也是快乐的吗?后用以形容事态发展到过甚的地步。...
|
先秦 孔子《论语 学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
BYLH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不可开交、淋漓尽致
|
|
./bXdx.html
|
bu yi le hu
|
|
1582
|
不易一字
|
不
|
bù yì yī zì
|
不更动一个字。形容文章写得又快又好。
|
《新唐书 王勃传》:“及寤援笔成篇,不易一字。”
|
BYYZ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一字不易
|
|
./bXgw.html
|
bu yi yi zi
|
|
1583
|
不翼而飞
|
不
|
bù yì ér fēi
|
翼:翅膀;不翼:没有翅膀。没有翅膀就飞走了。形容消息等流传迅速;也比喻东西突然不见了。也作“无翼而飞 翼:翅膀;不翼:没有翅膀。没有翅膀就飞走了。形容消息等流传迅速;也比喻东西突然不见了。也作“无翼而飞”。...
|
战国 齐 管仲《管子 戒篇》:“无翼而飞者,声也;无根而固者,情也。”
|
BYEF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不胫而走、不知去向
|
原封不动、失而复得
|
./bXhr.html
|
bu yi er fei
|
|
1584
|
不阴不阳
|
不
|
bù yīn bù yáng
|
比喻态度不明朗,模棱两可。
|
京剧《沙家浜》第四场:“他神情不阴又不阳。”
|
BYBY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模棱两可
|
|
./bXk0.html
|
bu yin bu yang
|
|
1585
|
不饮盗泉
|
不
|
bù yǐn dào quán
|
比喻为人廉洁。
|
《尸子》:“(孔子)过于盗泉,渴矣而不饮,恶其名也。”
|
BYDQ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不食周粟
|
|
./bXll.html
|
bu yin dao quan
|
|
1586
|
不由分说
|
不
|
bù yóu fēn shuō
|
由:让;顺 随;分:辩别。不容许辩争。
|
元 武汉臣《生金阁》第三折:“怎么不由分说,便将我飞拳走踢只是打?”
|
BYFS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不容置喙、不容置疑
|
强词夺理、无理取闹
|
./bXlv.html
|
bu you fen shuo
|
|
1587
|
不由自主
|
不
|
bù yóu zì zhǔ
|
由不得自己。指控制不住自己。
|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81回:“我也不很记得了。但觉自己身子不由自主,倒象有什么人,拉拉扯扯,要我杀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81回:“我也不很记得了。但觉自己身子不由自主,倒象有什么人,拉拉扯扯,要我杀人才好。”...
|
BYZZ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身不由己、鬼使神差
|
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
./bXl5.html
|
bu you zi zhu
|
|
1588
|
不远千里
|
不
|
bù yuǎn qiān lǐ
|
不远:不以为远。不以千里为远。指不怕长途跋涉的辛劳。
|
战国 邹 孟轲《孟子 梁惠王上》:“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
|
BYQL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不辞劳苦、千里迢迢、跋山涉水
|
近在咫尺
|
./bXpp.html
|
bu yuan qian li
|
|
1589
|
不远万里
|
不
|
bù yuǎn wàn lǐ
|
不以万里为远。形容不怕路途遥远。
|
晋 王嘉《拾遗记》第六卷:“门徒来学,不远万里。”
|
BYWL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不远千里
|
近在咫尺
|
./bXpz.html
|
bu yuan wan li
|
|
1590
|
不约而同
|
不
|
bù yuē ér tóng
|
约:约定;同:相同。事先没有经过商量而彼此的看法或行动却完全一致。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平津侯主父列传》:“无尺寸之势,起闾巷,杖棘矜,应时而皆动,不谋而俱起,不约而同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平津侯主父列传》:“无尺寸之势,起闾巷,杖棘矜,应时而皆动,不谋而俱起,不约而同会。”...
|
BYET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不谋而合、殊途同归、异口同声
|
众说纷纭、言人人殊、见仁见智
|
./bjAy.html
|
bu yue er tong
|
|
1591
|
不在话下
|
不
|
bù zài huà xià
|
原多用于旧小说中;表示故事暂告一段落;转入别的情节。现多指事物轻微;不值得说或事情当然是这样;用不着 原多用于旧小说中;表示故事暂告一段落;转入别的情节。现多指事物轻微;不值得说或事情当然是这样;用不着说。...
|
元 秦简夫《赵礼让肥》第四折:“以下各随次第加官赐赏,这且不在话下。”
|
BZHX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不言而喻、不足齿数
|
大书特书
|
./bjBj.html
|
bu zai hua xia
|
|
1592
|
不择手段
|
不
|
bù zé shǒu duàn
|
择:挑选;选择。不选什么手段。为了达到目的;什么手段都使得出来。
|
清 梁启超《袁世凯之解剖》:“为目的而不择手段,虽目的甚正,犹且不可。”
|
BZSD
|
常用成语
|
贬义成语
|
弄虚作假、巧立名目
|
无所用心
|
./bjE2.html
|
bu ze shou duan
|
|
1593
|
不折不扣
|
不
|
bù zhé bù kòu
|
折、扣:原为商业用语;商品按原价扣除百分之几出售;叫做打折扣。表示完全的、十足的;一点不差。
|
茅盾《子夜 一》:“他那二十多年足不窥户的生活简直是不折不扣的坟墓生活!”
|
BZBK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原原本本、实事求是、彻头彻尾
|
添枝加叶、添油加醋、画蛇添足
|
./bjFx.html
|
bu zhe bu kou
|
|
1594
|
不正之风
|
不
|
bù zhèng zhī fēng
|
不正当的社会风气。
|
晋 葛洪《抱朴子 辩问》:“移不正之风,易流遁之俗。”
|
BZZF
|
常用成语
|
贬义成语
|
歪风邪气
|
浩然正气
|
./bjIw.html
|
bu zheng zhi feng
|
|
1595
|
不知不觉
|
不
|
bù zhī bù jué
|
没有意识到;没有觉察到。
|
宋 朱熹《朱子语类》第120卷:“圣贤之学是掯掯定定做,不知不觉自然做得彻。”
|
BZBJ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神不知,鬼不觉
|
惊天动地
|
./bjJh.html
|
bu zhi bu jue
|
|
1596
|
不知端倪
|
不
|
bù zhī duān ní
|
端倪:头绪。不知头绪。
|
战国 宋 庄周《庄子 大宗师》:“反复终始,不知端倪。”
|
BZDN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
|
./bjJr.html
|
bu zhi duan ni
|
|
1597
|
不知甘苦
|
不
|
bù zhī gān kǔ
|
甘苦:甜和苦,多偏指苦。分不清是甜还是苦。形容做某事不容易或对前人的艰辛没有体会。
|
春秋 鲁 墨翟《墨子 非攻上》:“少尝苦曰苦,多尝苦曰甘,则必以此人为不知甘苦之辨矣。”
|
BZGK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麻木不仁
|
饱经风霜
|
./bjM0.html
|
bu zhi gan ku
|
|
1598
|
不知高低
|
不
|
bù zhī gāo dī
|
指说话或做事不知深浅轻重。
|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 吕洞宾飞剑斩黄龙》:“洞宾见了,叫声好,不知高低。”
|
BZGD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不知深浅、初生牛犊
|
知根达底
|
./bjNl.html
|
bu zhi gao di
|
|
1599
|
不知好歹
|
不
|
bù zhī hǎo dǎi
|
不知道好坏。多指不能领会别人的好意。
|
明 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87回:“那婆子不知好歹,又奚落他,打发武松出门。”
|
BZHD
|
常用成语
|
贬义成语
|
不识好歹、不识抬举
|
心知肚明、知好知歹
|
./bjNv.html
|
bu zhi hao dai
|
|
1600
|
不知进退
|
不
|
bù zhī jìn tuì
|
不知道应当前进还是应当后退。比喻无决断。也形容言语行动没有分寸。
|
汉 荀悦《汉纪 哀帝纪下》:“恐陛下有过失之讥,贤有小人不知进退之祸。”
|
BZJT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不知高低
|
八面圆通
|
./bjQ4.html
|
bu zhi jin tui
|
|
1601
|
不知就里
|
不
|
bù zhī jiù lǐ
|
就里:其中,内情。不知道内幕。
|
金 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第四卷:“你寻思,甚做处,不知就里,直恁冲冲怒?”
|
BZJL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不知内情
|
|
./bjRp.html
|
bu zhi jiu li
|
|
1602
|
不知利害
|
不
|
bù zhī lì hài
|
不知什么为利,什么为害。
|
战国 宋 庄周《庄子 齐物论》:“子不知利害,则至人固不知利害乎?”
|
BZLH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不知进退
|
|
./bjRz.html
|
bu zhi li hai
|
|
1603
|
不知其详
|
不
|
bù zhī qí xiáng
|
不知道他的详细情况。
|
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44回:“施御史家的事,我也略闻,不知其详。”
|
BZQX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
了如指掌
|
./bjUy.html
|
bu zhi qi xiang
|
|
1604
|
不知肉味
|
不
|
bù zhī ròu wèi
|
原指被美妙的音乐所陶醉,因而辨不出肉味。后形容专心学习,吃东西辨不出味道。也形容生活困难,无肉可吃。
|
春秋 孔子《论语 述而》:“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
BZRW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
食前方丈、日食万钱
|
./bjVt.html
|
bu zhi rou wei
|
|
1605
|
不知深浅
|
不
|
bù zhī shēn qiǎn
|
形容不懂得事情的利害。
|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19回:“抑且水荡坡塘,不知深浅。”
|
BZSQ
|
常用成语
|
贬义成语
|
不知利害、不知高低
|
自知之明
|
./bjV3.html
|
bu zhi shen qian
|
|
1606
|
不知死活
|
不
|
bù zhī sǐ huó
|
形容不知利害,冒昧从事。
|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67回:“无才小辈,背反狂夫!上负朝廷之恩,下辱祖宗名目,不知死活!引军到来,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67回:“无才小辈,背反狂夫!上负朝廷之恩,下辱祖宗名目,不知死活!引军到来,有何理说?”...
|
BZSH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不知利害、不知进退、不知轻重
|
贪生怕死
|
./bjZn.html
|
bu zhi si huo
|
|
1607
|
不知所措
|
不
|
bù zhī suǒ cuò
|
措:安置;处理。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形容受窘或发慌的状态。也作“莫知所措”、“未知所措”。
|
晋 陈寿《三国志 吴志 诸葛恪传》:“皇太子以丁酋践尊号,哀喜交并,不知所措。”
|
BZSC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手足无措、惊惶失措、心慌意乱
|
从容不迫、不动声色、应付自如
|
./bjZx.html
|
bu zhi suo cuo
|
|
1608
|
不知所以
|
不
|
bù zhī suǒ yǐ
|
所以:所由;原故。不知道原故;为什么会是这样。形容人不明原故;感到意外。
|
唐 张彦远《法书要录 购兰亭序》:“遽见追呼,不知所以。”
|
BZSY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不知就里、一无所知、茫然不解
|
了如指掌、一目了然、明察秋毫
|
./bjcw.html
|
bu zhi suo y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