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09
|
不可胜数
|
不
|
bù kě shèng shǔ
|
胜:尽。数也数不过来;形容极多。也作“不可胜计”。
|
春秋 鲁 墨翟《墨子 非攻中》:“百姓饥寒冻馁而死者不可胜数。”
|
BKSS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不胜枚举、多如牛毛、不计其数
|
寥寥无几、屈指可数
|
./bHpv.html
|
bu ke sheng shu
|
|
1510
|
不可限量
|
不
|
bù kě xiàn liàng
|
限量:限定止境、数量。形容前程远大。
|
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26回:“鲍文卿向知府着实赞这季少爷将来不可限量。”
|
BKXL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前途无量
|
|
./bTBp.html
|
bu ke xian liang
|
|
1511
|
不可言喻
|
不
|
bù kě yán yù
|
喻:说明,告知。不能用言语来说明。
|
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 江城》:“生于此时,欲去不忍,欲留不敢,心如乱丝,不可言喻。”
|
BKYY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不堪言状
|
|
./bTFj.html
|
bu ke yan yu
|
|
1512
|
不可一世
|
不
|
bù kě yī shì
|
可:许可;赞成。没有赞许过当时的任何人。形容人自命不凡;狂妄自大到了极点。
|
宋 罗大经《鹤林玉露》第15卷:“王荆公少年,不可一世士,独怀刺候濂溪,三及门而三辞焉。”
|
BKYS
|
常用成语
|
贬义成语
|
目空一切、惟我独尊、旁若无人
|
虚怀若谷、谦虚谨慎、妄自菲薄
|
./bTFt.html
|
bu ke yi shi
|
|
1513
|
不可终日
|
不
|
bù kě zhōng rì
|
终日:从早到晚;整天。一天都过不下去。形容局势危急或心中惶恐不安。
|
西汉 戴圣《礼记 表记》:“君子不以一日使其躬,儳焉如不终日。”
|
BKZR
|
常用成语
|
贬义成语
|
寝食不安、忐忑不安
|
安如泰山、处之泰然
|
./bTI2.html
|
bu ke zhong ri
|
|
1514
|
不可捉摸
|
不
|
bù kě zhuō mō
|
捉摸:揣测;预料。指对事物无法猜测和估量;也指无法知道对方的用意。
|
明 谢肇淛《五杂俎 人部四》:“及一厕足,不能自返,而故为不可捉摸之言以掩之。”
|
BKZM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不可思议、莫名其妙、不堪设想
|
一目了然、料事如神
|
./bTJn.html
|
bu ke zhuo mo
|
|
1515
|
不稂不莠
|
不
|
bù láng bù yǒu
|
稂:狼尾草;莠:狗尾草。本指禾苗中中无野草。后比喻人不成才,没出息。
|
《诗经 小雅 大田》:“既坚既好,不稂不莠。”朱熹集传:“稂,童粱;莠,似苗。皆害苗之草也。”
|
BLBY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不郎不秀
|
|
./bTNr.html
|
bu lang bu you
|
|
1516
|
不劳而获
|
不
|
bù láo ér huò
|
获:获得。自己不劳动而占有别人的劳动成果。也作“不劳而得”。
|
三国 魏 王肃《孔子家语 入官》:“所求于迩,故不劳而得也。”
|
BLEH
|
常用成语
|
贬义成语
|
坐享其成、不劳而食
|
自食其力
|
./bTN1.html
|
bu lao er huo
|
|
1517
|
不了了之
|
不
|
bù liǎo liǎo zhī
|
了:完结;了结;不了:不结束;不过问。用不了结的办法去了结它。指对没办完的或需解决的问题、事情不过问 了:完结;了结;不了:不结束;不过问。用不了结的办法去了结它。指对没办完的或需解决的问题、事情不过问;拖延敷衍过去就算完事。...
|
宋 叶少蕴《避暑录语》上卷:“唐人言冬烘是不了了之语,故有‘主司头脑太冬烘,错认颜标是鲁公’之言,人 宋 叶少蕴《避暑录语》上卷:“唐人言冬烘是不了了之语,故有‘主司头脑太冬烘,错认颜标是鲁公’之言,人以为是戏谈。”...
|
BLLZ
|
常用成语
|
贬义成语
|
束之高阁、置之不理
|
一了百了
|
./bTRl.html
|
bu liao liao zhi
|
|
1518
|
不吝指教
|
不
|
bù lìn zhǐ jiào
|
吝:吝惜;舍不得。不要吝惜指示教导。也作“不吝赐教”。
|
毛泽东《苏联利益和人类利益一致》:“我现在提出我对上述各问题的一些基本观点,是否有当,希望读者不吝指 毛泽东《苏联利益和人类利益一致》:“我现在提出我对上述各问题的一些基本观点,是否有当,希望读者不吝指教。”...
|
BLZJ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不吝珠玉、不吝赐教
|
骄傲自满
|
./bTR5.html
|
bu lin zhi jiao
|
|
1519
|
不吝珠玉
|
不
|
bù lìn zhū yù
|
吝:舍不得。不要舍不得好的东西。恳切希望别人给予指教的谦词。
|
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九卷:“恰好听得树上黄莺巧啭,就对拜住道:‘老夫再欲求教,将《满江红》调 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九卷:“恰好听得树上黄莺巧啭,就对拜住道:‘老夫再欲求教,将《满江红》调赋“莺”一首,望不吝珠玉,意下如何?’”...
|
BLZY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不吝赐教
|
骄傲自满、夜郎自大
|
./bTU4.html
|
bu lin zhu yu
|
|
1520
|
不留余地
|
不
|
bù liú yú dì
|
说话、办事走极端;没有可以回旋的余地。
|
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第11卷:“此狐眼光如镜,然词锋太利,未免不留余地矣。”
|
BLYD
|
常用成语
|
贬义成语
|
斩草除根
|
留有余地
|
./bTVp.html
|
bu liu yu di
|
|
1521
|
不露声色
|
不
|
bù lù shēng sè
|
露:显露;声:说话的声音或语气;色:脸上的表情。指不让自己的思想感情从声音、语气和表情上流露出来。形 露:显露;声:说话的声音或语气;色:脸上的表情。指不让自己的思想感情从声音、语气和表情上流露出来。形容镇静、沉着。...
|
清 王韬《淞隐漫录 蓟素秋》:“女知为所绐,特不知何人设此坑阱。女固黠,不露声色,静以待之。”
|
BLSS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不动声色、面不改色
|
面如土色、失魂落魄
|
./bTYy.html
|
bu lu sheng se
|
|
1522
|
不落窠臼
|
不
|
bù luò kē jiù
|
窠臼:旧框框;老套子;现成格式。比喻有独创风格;不落俗套。也作“不落俗套”。
|
明 胡应麟《诗薮》:“初学必从此入门,庶不落小家窠臼。”
|
BLKJ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别具一格、别开生面、别具匠心、不落俗套
|
依样葫芦、千篇一律、如法炮制
|
./bTZj.html
|
bu luo ke jiu
|
|
1523
|
不毛之地
|
不
|
bù máo zhī dì
|
毛:地面上生长的谷物、草木。原指不种五谷的地方。后指最荒凉、贫瘠或没有被开垦的地方。也作“不发之地” 毛:地面上生长的谷物、草木。原指不种五谷的地方。后指最荒凉、贫瘠或没有被开垦的地方。也作“不发之地”。...
|
《公羊传 宣公十二年》:“君如矜此丧人,锡(赐)之不毛之地。”
|
BMZD
|
常用成语
|
贬义成语
|
穷山恶水、穷乡僻壤
|
鱼米之乡、天府之国
|
./bTZ3.html
|
bu mao zhi di
|
|
1524
|
不名一钱
|
不
|
bù míng yī qián
|
名:占有。一个钱也没有。形容极其贫穷。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佞幸列传》:“长公主赐邓通,吏辄随没入之,一簪不得著身。于是长公主乃令假衣食。竟 西汉 司马迁《史记 佞幸列传》:“长公主赐邓通,吏辄随没入之,一簪不得著身。于是长公主乃令假衣食。竟不得名一钱,寄死人家。”...
|
BMYQ
|
常用成语
|
贬义成语
|
囊空如洗、家徒四壁
|
腰缠万贯
|
./bTc2.html
|
bu ming yi qian
|
|
1525
|
不明不白
|
不
|
bù míng bù bái
|
形容不清白、不正派或含糊不清。
|
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13卷:“(李生)常与这些轻薄少年,成群结队,驰马试剑,黑夜里往来太行山 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13卷:“(李生)常与这些轻薄少年,成群结队,驰马试剑,黑夜里往来太行山道上,不知做些甚么不明不白的事。”...
|
BMBB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模糊不清、无缘无故
|
一清二楚
|
./bTdn.html
|
bu ming bu bai
|
|
1526
|
不谋而合
|
不
|
bù móu ér hé
|
谋:计议;商议;合:相合一致。事先没有商量过而彼此意见或行动却完全一致。
|
晋 干宝《搜神记》第二卷:“二人之言,不谋而合。”
|
BMEH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异口同声、殊途同归、不约而同
|
众说纷纭、言人人殊、见仁见智
|
./bTdx.html
|
bu mou er he
|
|
1527
|
不能自已
|
不
|
bù néng zì yǐ
|
已:停止。指无法控制自己,使激动的情绪平静下来。
|
唐 卢照邻《寄裴舍人书》:“因泣下交颐,不能自已。”
|
BNZY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情不自禁、不由自主
|
|
./bThh.html
|
bu neng zi yi
|
|
1528
|
不念旧恶
|
不
|
bù niàn jiù è
|
念:记住;旧:过去的;恶:恶劣的行为;指怨恨;仇怨。不记住或不计较过去和别人的仇恨。
|
春秋 孔子《论语 公冶长》:“子曰:‘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
|
BNJE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以德报怨、隐恶扬善、豁达大度
|
不仁不义、斤斤计较
|
./bThr.html
|
bu nian jiu e
|
|
1529
|
不偏不倚
|
不
|
bù piān bù yǐ
|
偏、倚:不正;歪。原指儒家的中庸之道。现指不偏袒任何一方。
|
宋 朱熹《中庸集注》:“中者,不偏不倚,无过不及之名。”
|
BPBY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公正无私、一视同仁、中庸之道
|
畸轻畸重、厚此薄彼、偏听偏信
|
./bTlv.html
|
bu pian bu yi
|
|
1530
|
不平则鸣
|
不
|
bù píng zé míng
|
鸣:发出声音;指有所抒发或表示。事物不平静就会发出响声。指人遇到不公平的事;就会发出不满的呼声和反抗 鸣:发出声音;指有所抒发或表示。事物不平静就会发出响声。指人遇到不公平的事;就会发出不满的呼声和反抗。...
|
唐 韩愈《送孟东野序》:“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
|
BPZM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不平之鸣、鸣冤叫屈
|
忍气吞声、心平气和、称心如意
|
./bTl5.html
|
bu ping ze ming
|
|
1531
|
不破不立
|
不
|
bù pò bù lì
|
破:破除;立:建立。不先破除旧的;就不能建立起新的。
|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不破不立,不塞不流,不止不行,它们之间的斗争是生死斗争。”
|
BPBL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大破大立、除旧布新
|
老调重弹、倒行逆施
|
./bWE4.html
|
bu po bu li
|
|
1532
|
不期而然
|
不
|
bù qī ér rán
|
期:料想;然:如此。没有想到会这样而竟然这样。表示出乎意料之外。
|
宋 王楙《野客丛书》:“盖其平日读外祖太史公记,故发于词旨,不期而然。”
|
BQER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出乎意料
|
意料之中
|
./bWFp.html
|
bu qi er ran
|
|
1533
|
不期而遇
|
不
|
bù qī ér yù
|
期:约定时日;遇:相逢;会面。事先没有约定而意外地相逢。也作“不期而会”。
|
南朝 梁 简文帝《湘宫李智倩法师墓志铭》:“不期而遇,襄水之阳。”
|
BQEY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不约而同、萍水相逢、不谋而合
|
失之交臂
|
./bWFz.html
|
bu qi er yu
|
|
1534
|
不欺暗室
|
不
|
bù qī àn shì
|
欺:欺骗自己;暗室:人家看不见的地方。在没有人看见的地方,也不做见不得人的事。
|
《汉魏南北朝墓志铭集释 隋王世琛墓志》:“信行所履,不欺暗室。”
|
BQAS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光明磊落
|
暗室欺心
|
./bWJt.html
|
bu qi an shi
|
|
1535
|
不情之请
|
不
|
bù qíng zhī qǐng
|
不合情理的请求(称自己提出请求时的客气话)。
|
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滦阳消夏录二》:“不情之请,惟君图之。”
|
BQZQ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
|
./bWNn.html
|
bu qing zhi qing
|
|
1536
|
不求甚解
|
不
|
bù qiú shèn jiě
|
甚:很;解:了解;理解。原指读书时不求深入;只求了解一个大概。现多指学习、办事等不认真;不求深入了解 甚:很;解:了解;理解。原指读书时不求深入;只求了解一个大概。现多指学习、办事等不认真;不求深入了解。...
|
晋 陶潜《五柳先生传》:“不慕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
BQSJ
|
常用成语
|
贬义成语
|
囫囵吞枣、浅尝辄止、食古不化
|
穷原竟委、咬文嚼字、寻根究底
|
./bWNx.html
|
bu qiu shen jie
|
|
1537
|
不屈不挠
|
不
|
bù qū bù náo
|
屈、挠:弯曲。不屈服。形容不畏强暴和困难;十分顽强;决不屈服。
|
东汉 班固《汉书 叙传下》:“乐昌笃实,不桡(挠)不诎(屈)。”
|
BQBN
|
常用成语
|
褒义成语
|
坚忍不拔、百折不挠、视死如归
|
卑躬屈膝、奴颜婢膝
|
./bWRr.html
|
bu qu bu nao
|
|
1538
|
不忍卒读
|
不
|
bù rěn zú dú
|
卒:尽,完。不忍心读完。常用以形容文章内容悲惨动人。
|
清 百一居士《壶天录》上卷:“闽督何公小宋,挽其夫人一联,一字一泪,如泣如诉,令人不忍卒读。”
|
BRZD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
|
./bWR1.html
|
bu ren zu du
|
|
1539
|
不容置辩
|
不
|
bù róng zhì biàn
|
置:安放。不容许别人进行辩解。指没有辩护的余地。
|
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 三生》:“吾合休矣。既而俘者尽释,惟某后至,不容置辩,立斩之。”
|
BRZB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不容分说
|
|
./bWVl.html
|
bu rong zhi bian
|
|
1540
|
不容置喙
|
不
|
bù róng zhì huì
|
置:安放;喙:嘴。不许在一旁插嘴。
|
孙力《都市风流》第20章:“他想推掉沈萍的邀请,但沈萍的口气不容置喙。”
|
BRZH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不许插嘴
|
|
./bWVv.html
|
bu rong zhi hui
|
|
1541
|
不容置疑
|
不
|
bù róng zhì yí
|
容:容许;疑:怀疑。不容许有什么怀疑。指真实、正确和可靠。
|
宋 陆游《谓南文集》:“盖其灵响暴著,亦有不容置疑者矣。”
|
BRZY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千真万确、无可置疑
|
荒诞不经、无稽之谈
|
./bWV5.html
|
bu rong zhi yi
|
|
1542
|
不如归去
|
不
|
bù rú guī qù
|
杜鹃鸟的叫声很象“不如归去”。旧时常用以作思归或催人归去之辞。也表示消极求退。
|
宋 梅尧臣《杜鹃》诗:“蜀帝何年魄,千春化杜鹃;不如归去语,亦自古来传。”
|
BRGQ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
|
./bWY4.html
|
bu ru gui qu
|
|
1543
|
不衫不履
|
不
|
bù shān bù lǚ
|
衫:上衣;履:鞋子。不着上衣;不穿鞋子;衣着不整齐。引申指居住条件或饮食设备简陋。也比喻洒脱;疏放; 衫:上衣;履:鞋子。不着上衣;不穿鞋子;衣着不整齐。引申指居住条件或饮食设备简陋。也比喻洒脱;疏放;毫无拘束之态。多指人的举止或诗文、字画的风格。...
|
前蜀 杜光庭《虬髯客传》:“既而太宗至,不衫不履,裼裘而来,神气扬扬,貌与常异。”
|
BSBL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不修边幅、不拘小节、不拘细形
|
规行矩步、衣冠楚楚
|
./bWdt.html
|
bu shan bu lu
|
|
1544
|
不上不下
|
不
|
bù shàng bù xià
|
上不去,下不来。形容进退两难。
|
战国 宋 庄周《庄子 达生》:“上而不下,则使人善怒;下而不上,则使人善忘;不上不下,中身当心,则为 战国 宋 庄周《庄子 达生》:“上而不下,则使人善怒;下而不上,则使人善忘;不上不下,中身当心,则为病。”...
|
BSBX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进退两难、进退维谷
|
登峰造极
|
./bWd3.html
|
bu shang bu xia
|
|
1545
|
不甚了了
|
不
|
bù shèn liǎo liǎo
|
甚:很;了了:明白。对事情不很明白;不大清楚。
|
《北齐书 永安王浚传》:“文宣末年多酒,浚谓亲近曰:‘二兄旧来不甚了了,自登祚已后,识解顿进。’”
|
BSLL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不知所以、雾里看花、茫然不解
|
明察秋毫、了如指掌、一目了然
|
./bWg2.html
|
bu shen liao liao
|
|
1546
|
不胜枚举
|
不
|
bù shèng méi jǔ
|
胜:尽;枚:个。无法一个一个全部列举出来。形容同一类的人或事物很多。
|
清 钱大昕《十驾斋养新录》:“而宋人撰述不见于志者,又复不胜枚举。”
|
BSMJ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不计其数、不可胜数、举不胜举
|
屈指可数、寥寥无几、寥若晨星
|
./bWhn.html
|
bu sheng mei ju
|
|
1547
|
不胜其烦
|
不
|
bù shèng qí fán
|
不胜:承担不了;烦:烦杂。烦琐得使人受不了。
|
宋 陆游《老学庵笔记》第三卷:“秦太师当国,有谄者尝执政矣,出为建康留守,每发一书,则书百幅,择十之 宋 陆游《老学庵笔记》第三卷:“秦太师当国,有谄者尝执政矣,出为建康留守,每发一书,则书百幅,择十之一用之,于是不胜其烦,人情厌患。”...
|
BSQF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博士买驴、鸡零狗碎
|
不厌其详、不厌其烦、简明扼要
|
./bWhx.html
|
bu sheng qi fan
|
|
1548
|
不胜其任
|
不
|
bù shèng qí rèn
|
胜:能担当。没有能力担当那项重任。
|
战国 邹 孟轲《孟子 梁惠王下》:“王怒,以为不胜其任矣。”
|
BSQR
|
常用成语
|
贬义成语
|
力不胜任
|
胜任愉快
|
./bWkw.html
|
bu sheng qi ren
|
|
1549
|
不省人事
|
不
|
bù xǐng rén shì
|
省:知觉。指昏迷过去;失去知觉;陷入昏迷状态。有时也指不懂人情世理。
|
《明史 艾穆传》:“穆遣戍凉州,创重不省人事,既而复苏,遂诣戍所。”
|
BXRS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麻木不仁、不近人情
|
耳聪目明、通情达理
|
./bWlh.html
|
bu xing ren shi
|
|
1550
|
不失时机
|
不
|
bù shī shí jī
|
失:耽误,错过。时机:具有时间性的机会。不错过当前的机会。指办事要抓住适宜的时间和有利的机会。
|
周恩来《关于党的“六大”的研究》:“这时离国共分裂还有两个月,如果……努力去做,还不失时机。”
|
BSSJ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机不可失
|
坐失良机
|
./bWo0.html
|
bu shi shi ji
|
|
1551
|
不识抬举
|
不
|
bù shí tái jǔ
|
识:知道;抬举:称赞;提拔。不懂得或不珍视别人对自己的好意。也作“不受抬举”。
|
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64回:“这和尚好不识抬举。”
|
BSTJ
|
常用成语
|
贬义成语
|
不识好歹、不受抬举、不中抬举
|
感恩戴德
|
./bWpv.html
|
bu shi tai ju
|
|
1552
|
不识泰山
|
不
|
bù shí tài shān
|
不认识泰山。比喻见闻太窄,认不出地位高或本领大的人。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二回:“师父如此高强,必是个教头。小儿有眼不识泰山。”
|
BSTS
|
常用成语
|
贬义成语
|
有眼无珠
|
|
./bWp5.html
|
bu shi tai shan
|
|
1553
|
不识一丁
|
不
|
bù shí yī dīng
|
形容一个字也不认识。
|
明 胡应麟《诗薮 六朝》:“嵇喜,叔夜之兄,吕安所为题凤,阮籍因之白眼者,疑其不识一丁。”
|
BSYD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目不识丁
|
学富五车
|
./bWs4.html
|
bu shi yi ding
|
|
1554
|
不速之客
|
不
|
bù sù zhī kè
|
速:邀请。没有邀请而自己来的客人。指意想不到的客人。
|
《周易 需》:“有不速之客三人来,敬之终吉。”孔颖达疏:“速,召也。不须召唤之客有三人自来。”
|
BSZK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不招自来
|
特约嘉宾
|
./bWxj.html
|
bu su zhi ke
|
|
1555
|
不通水火
|
不
|
bù tōng shuǐ huǒ
|
形容跟人不相往来。
|
东汉 班固《汉书 孙宝传》:“稚季耳目长,闻知之,杜门不通水火。”颜师古注:“不通水火,谓虽邻伍亦不 东汉 班固《汉书 孙宝传》:“稚季耳目长,闻知之,杜门不通水火。”颜师古注:“不通水火,谓虽邻伍亦不往来也。”...
|
BTSH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不相往来
|
|
./bW02.html
|
bu tong shui huo
|
|
1556
|
不同凡响
|
不
|
bù tóng fán xiǎng
|
凡响:平凡的音乐;不同于平凡的音乐。原指演唱特别出色;后泛指事物不平凡;非常出色。
|
高云览《小城春秋》第四章:“他那双炯炯的摄人魂魄的眼睛,聪明的人一定会看出这是个不同凡响的人物。”
|
BTFX
|
常用成语
|
褒义成语
|
与众不同、卓尔不群、出类拔萃
|
平淡无奇、不过尔尔
|
./bW1n.html
|
bu tong fan xiang
|
|
1557
|
不痛不痒
|
不
|
bù tòng bù yǎng
|
比喻评论、批评等不能触及实质;没切中要害;不解决问题。
|
明 吴炳《情邮记 反噬》:“这事不痛不痒,却是一个大题目。”
|
BTBY
|
常用成语
|
贬义成语
|
不得要领、转弯抹角
|
一语中的、一针见血
|
./bW1x.html
|
bu tong bu yang
|
|
1558
|
不吐不茹
|
不
|
bù tǔ bù rú
|
形容人正直不阿,不欺软怕硬。
|
《诗经 大雅 烝民》:“人亦有言,柔则茹之,刚则吐之。维仲山甫,柔亦不茹,刚亦不吐,不侮矜寡,不畏强 《诗经 大雅 烝民》:“人亦有言,柔则茹之,刚则吐之。维仲山甫,柔亦不茹,刚亦不吐,不侮矜寡,不畏强御。”...
|
BTBR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刚正不阿
|
欺软怕硬
|
./bW4w.html
|
bu tu bu r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