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33
|
别创一格
|
别
|
bié chuàng yí gé
|
指开创一种新的风格或形式。
|
郭沫若《李白与杜甫 杜甫与苏涣》:“仅存的三首,从内容来说,实在是别创一格。”
|
BCYG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别开一格、自成一家
|
|
./MzRxbQ==.html
|
bie chuang yi ge
|
|
1734
|
别鹤离鸾
|
别
|
bié hè lí luán
|
比喻离散的夫妻。
|
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槐西杂志四》:“君百计营求,归吾妻子,恒耿耿不忘。今君别鹤离鸾,自合为君料理 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槐西杂志四》:“君百计营求,归吾妻子,恒耿耿不忘。今君别鹤离鸾,自合为君料理。”...
|
BHLL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别鹤孤鸾
|
|
./MzRxdw==.html
|
bie he li luan
|
|
1735
|
别具心肠
|
别
|
bié jù xīn cháng
|
指另有打算和企图。
|
周恩来《在延安各界举行的“双十二”纪念会上的讲演》:“全国抗日高潮必然要走向抗战。……唯独蒋介石先生 周恩来《在延安各界举行的“双十二”纪念会上的讲演》:“全国抗日高潮必然要走向抗战。……唯独蒋介石先生别具心肠,硬要在日寇进攻绥东之际,拒绝东北军请缨抗日,强迫张学良、杨虎城两将军继续进行内战。”...
|
BJXC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别有肺肠
|
|
./MzRzMA==.html
|
bie ju xin chang
|
|
1736
|
别生枝节
|
别
|
bié shēng zhī jié
|
比喻另起事端或平添麻烦。
|
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 徐锡麟安庆起义清方档案》:“现在人心皆惑,稍一宣扬,诚恐别生枝节,当遵 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 徐锡麟安庆起义清方档案》:“现在人心皆惑,稍一宣扬,诚恐别生枝节,当遵谕格外秘密。”...
|
BSZJ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横生枝节
|
|
./MzR0ZQ==.html
|
bie sheng zhi jie
|
|
1737
|
别置一喙
|
别
|
bié zhì yī huì
|
插一句嘴。比喻提出不同意见。
|
清 刘献廷《广阳杂记》卷四:“此等书不知出于何伧之手,乃托文章巨公之名,以诳世之聋瞽。人家子弟,辄奉 清 刘献廷《广阳杂记》卷四:“此等书不知出于何伧之手,乃托文章巨公之名,以诳世之聋瞽。人家子弟,辄奉以为圣经贤传,不敢别置一喙,闻人出一议,辄摇手闭目,以为侮圣人之言。”...
|
BZYH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
人云亦云
|
./MzR1OA==.html
|
bie zhi yi hui
|
|
1848
|
别无出路
|
别
|
bié wú chū lù
|
指除了某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外,没有其他办法
|
李晓明《平原枪声》:“王秃子觉得别无出路,这样又能赚钱,就一口答应下来。”
|
BWCL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别无它法
|
|
./Nm90Ng==.html
|
bie wu chu lu
|
|
1849
|
别无它法
|
别
|
bié wú tā fǎ
|
|
|
BWTF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
|
./Nm90Zw==.html
|
bie wu ta fa
|
|
1967
|
别别扭扭
|
别
|
biè biè niǔ niǔ
|
说话、作文不通顺,彼此意见不投合。亦指争执之事
|
柳青《创业史》第二部第五章:“但当他遇到另一对糟糕夫妻,别别扭扭过着憋气日子的时候,他对这件事就心凉 柳青《创业史》第二部第五章:“但当他遇到另一对糟糕夫妻,别别扭扭过着憋气日子的时候,他对这件事就心凉了。”...
|
BBNN
|
常用成语
|
贬义成语
|
|
顺顺当当
|
./N3Zzbw==.html
|
bie bie niu niu
|
|
1968
|
别有企图
|
别
|
bié yǒu qǐ tú
|
另外有别的打算或谋划
|
李英儒《野火春风斗古城》第13章:“他拦住她,心里已经别有企图。”
|
BYQT
|
常用成语
|
贬义成语
|
别有用心
|
|
./N3Z0OA==.html
|
bie you qi tu
|
|
1969
|
别无选择
|
别
|
bié wú xuǎn zé
|
没有别的选择余地
|
玛拉沁夫《茫茫的草原》第三卷:“我们别无选择,我们对那些企图投敌的巴彦,只能采取无情斗争的对策!”
|
BWXZ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别无他法、仅此而已
|
|
./N3Z0cw==.html
|
bie wu xuan ze
|
|
2105
|
别出机杼
|
别
|
bié chū jī zhù
|
机杼:织布机,比喻诗文的构思和布局。指写作另辟途径,能够创新。
|
宋 洪迈《容斋诗话》第四卷:“诗文当有所本。若用古人语意,别出机杼,曲而畅之,自足以传示来世。”
|
BCJZ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别出心裁、别具一格
|
|
./azF5.html
|
bie chu ji zhu
|
|
2106
|
别具只眼
|
别
|
bié jù zhī yǎn
|
具有独到的眼光和见解。比喻有独到的见解。
|
宋 杨万里《送彭元忠县丞北归》诗:“近来别具一只眼,要踏唐人最上关。”
|
BJZY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别具慧眼
|
人云亦云
|
./azNt.html
|
bie ju zhi yan
|
|
2107
|
别无长物
|
别
|
bié wú cháng wù
|
长物:多余的东西。再也没有别的多余的东西。形容因贫困而空无所有或因节俭而东西极少。也作“身无长物”、 长物:多余的东西。再也没有别的多余的东西。形容因贫困而空无所有或因节俭而东西极少。也作“身无长物”、“一无长物”。...
|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德行》:“后大闻之,甚惊,曰:‘吾本谓卿多,故求耳。’对曰:‘丈人不悉恭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德行》:“后大闻之,甚惊,曰:‘吾本谓卿多,故求耳。’对曰:‘丈人不悉恭,恭作人无长物。’”...
|
BWCW
|
一般成语
|
贬义成语
|
空空如也、软囊羞涩、家徒四壁
|
一应俱全、应有尽有、腰缠万贯
|
./azQ2.html
|
bie wu chang wu
|
|
2108
|
别有风趣
|
别
|
bié yǒu fēng qù
|
形容事物(多指文艺作品)具有特殊的情调或趣味。
|
清·周亮工《读画录·张损之》:“损之此幅,别有风趣,反恐清言未必臻此。”
|
BYFQ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别有风味
|
枯燥乏味
|
./azUw.html
|
bie you feng qu
|
|
2176
|
别有人间
|
别
|
bié yǒu rén jiān
|
犹别有天地。
|
清 卓发之《裓园嫘史》诗序:“清凉山之畔,竹径数转,别有人间。”
|
BYRJ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别有天地
|
|
./Mnp4dQ==.html
|
bie you ren jian
|
|
2264
|
别出手眼
|
别
|
bié chū shǒu yǎn
|
指具有独到的眼光和手法。
|
郑振铎《插图本中国文学史》第六章二:“卓吾所着书,于上下数千年之间,别出手眼,在思想界上势力甚大。”
|
BCSY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别具手眼
|
|
./MzRxMg==.html
|
bie chu shou yan
|
|
2265
|
别出新裁
|
别
|
bié chū xīn cái
|
指独创一格,与众不同。
|
清 顾观光《武陵山人杂着 杂说》:“敖继公释《仪礼》,屏弃古注,别出新裁,于经文有难通处,不以为衍文 清 顾观光《武陵山人杂着 杂说》:“敖继公释《仪礼》,屏弃古注,别出新裁,于经文有难通处,不以为衍文,即以为脱简。”...
|
BCXC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别出心裁
|
|
./MzRxYw==.html
|
bie chu xin cai
|
|
2266
|
别具手眼
|
别
|
bié jù shǒu yǎn
|
指具有独到的眼光和手法。
|
清 钱谦益《序》:“德水于杜,别具手眼。”
|
BJSY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别出手眼
|
|
./MzRycQ==.html
|
bie ju shou yan
|
|
2267
|
别居异财
|
别
|
bié jū yì cái
|
指另立门户,各蓄家产。
|
清 薛福成《出使四国日记 光绪十六年十二月初十日》;“子既娶妇,与父母别居异财,甚者不相闻问。”
|
BJYC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别籍异财、别籍异居
|
|
./MzRzYQ==.html
|
bie ju yi cai
|
|
2268
|
别开蹊径
|
别
|
bié kāi qī jìng
|
另辟新路;独创一格。
|
赵诚《中国古代韵书》第六章第一节:“惟其如此,他才更能重视实际,不为传统所因囿;同时也更富有革新精神 赵诚《中国古代韵书》第六章第一节:“惟其如此,他才更能重视实际,不为传统所因囿;同时也更富有革新精神,突破旧韵书的束缚,别开蹊径,编制了一部有革命意义的《中原音韵》。”...
|
BKQJ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别辟蹊径
|
墨守成规
|
./MzRzaw==.html
|
bie kai qi jing
|
|
2269
|
别树一旗
|
别
|
bié shù yī qí
|
比喻与众不同,加成一家。
|
清 袁枚《随园诗话》卷七:“唐义山、香山、牧之、昌黎,同学杜者;今年内其诗集,都有是别树一旗。”
|
BSYQ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别树一帜
|
|
./MzR0bw==.html
|
bie shu yi qi
|
|
2270
|
别有滋味
|
别
|
bié yǒu zī wèi
|
原意是另有一种别人无法体会的离愁别恨的滋味,指亡国之痛。后泛指文学艺术的情调、意蕴另有种动人的美感和 原意是另有一种别人无法体会的离愁别恨的滋味,指亡国之痛。后泛指文学艺术的情调、意蕴另有种动人的美感和趣味。...
|
南唐 李煜《乌夜啼》词:“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尽头。
|
BYZW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别有风味
|
|
./MzR0eQ==.html
|
bie you zi wei
|
|
2271
|
别作良图
|
别
|
bié zuò liáng tú
|
另作好的打算。
|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八十一回:“愿陛下纳秦宓金石之言,以养士卒之力,别作良图,则社稷幸甚!天下幸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八十一回:“愿陛下纳秦宓金石之言,以养士卒之力,别作良图,则社稷幸甚!天下幸甚!”...
|
BZLT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别作他图
|
|
./MzR1aQ==.html
|
bie zuo liang tu
|
|
2272
|
别作一眼
|
别
|
bié zuò yī yǎn
|
谓另眼(相看)。
|
|
BZYY
|
一般成语
|
|
|
|
./MzR1cw==.html
|
bie zuo yi yan
|
|
9878
|
利齿能牙
|
利
|
lì chǐ néng yá
|
口齿伶俐,能说会道
|
元 张寿卿《红梨花》第一折:“这妮子使着呵,早妆聋做哑。泼贱才,堪人骂,再休来利齿能牙。”
|
LCNY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伶牙俐齿
|
笨嘴拙舌
|
./Y2o0.html
|
li chi neng ya
|
|
9997
|
利害得失
|
利
|
lì hài dé shī
|
好处和坏处,得益和损失。
|
清·岭南羽衣女士《东欧豪杰传》第四回:“我虽然素有是志,可恨自己学问太浅,不能够把那利害得失,详详密 清·岭南羽衣女士《东欧豪杰传》第四回:“我虽然素有是志,可恨自己学问太浅,不能够把那利害得失,详详密密说将出来,感动大众,所以稽延至今,甚为憾事。”...
|
LHDS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成败得失
|
|
./MWtzcQ==.html
|
li hai de shi
|
|
10010
|
利令智昏
|
利
|
lì lìng zhì hūn
|
利:利益、私利;令:使;智:理智;昏:昏乱;神志不清楚。形容因贪图私利;使人头脑发昏;甚至失去理智。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平原君虞卿列传赞》:“鄙语曰:‘利令智昏。’平原君贪冯亭邪说,使赵陷长平四十余万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平原君虞卿列传赞》:“鄙语曰:‘利令智昏。’平原君贪冯亭邪说,使赵陷长平四十余万众,邯郸几亡。”...
|
LLZH
|
常用成语
|
贬义成语
|
见利忘义、利欲熏心
|
见利思义、舍生取义
|
./MWw1OA==.html
|
li ling zhi hun
|
|
10056
|
利害相关
|
利
|
lì hài xiāng guān
|
指有密切的利害关系。
|
《周礼·夏宫·职方氏》:“周知其利害。”
|
LHXG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利害攸关
|
|
./MW1xcQ==.html
|
li hai xiang guan
|
|
10079
|
利欲熏心
|
利
|
lì yù xūn xīn
|
利:名利;欲:欲望;熏:熏染;侵袭。贪财图利的欲望迷住了心窍。
|
宋 黄庭坚《赠别李次翁》诗:“利欲熏心,随人翕张。”
|
LYXX
|
常用成语
|
贬义成语
|
唯利是图、见利忘义
|
克己奉公、大公无私
|
./MW45Yw==.html
|
li yu xun xin
|
|
10122
|
利害攸关
|
利
|
lì hài yōu guān
|
利害所关。指有密切的利害关系。
|
《周礼·夏宫·职方氏》:“周知其利害。”
|
LHYG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利害相关
|
互不相干
|
./MW51Zw==.html
|
li hai you guan
|
|
10353
|
利诱威胁
|
利
|
lì yòu wēi xié
|
利诱:用利益诱惑;威胁:恐吓。形容软硬兼施,使别人顺从
|
陶菊隐《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第68章:“但是他们经不起帝国主义的利诱威胁。”
|
LYWX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软硬兼施
|
软硬不吃
|
./N3RnOA==.html
|
li you wei xie
|
|
10354
|
利利索索
|
利
|
lì lì suǒ suǒ
|
干脆利落
|
萧红《旷野的呼喊》:“要干,拍拍屁股就去干,弄得利利索索的。”
|
LLSS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干脆利落
|
啰啰嗦嗦、婆婆妈妈
|
./N3Rncw==.html
|
li li suo suo
|
|
10484
|
利不亏义
|
利
|
lì bù kuī yì
|
有利在前,能够不亏损正义。
|
《礼记·儒行》:“委之以货财,淹之以乐好,见利不亏义。”
|
LBKY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见利思义
|
见利忘义
|
./MW81aw==.html
|
li bu kui yi
|
|
10653
|
利己损人
|
利
|
lì jǐ sǔn rén
|
为了使自己得到好处而损害别人利益。参见“损人利己”。
|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一卷:“君当传与世人,广行方便,切不可凌弱暴寡,利己损人。”
|
LJSR
|
一般成语
|
贬义成语
|
损人利己
|
大公无私
|
./NDhuaw==.html
|
li ji sun ren
|
|
10667
|
利令志惛
|
利
|
lì lìng zhì zào
|
见“利令智昏”。
|
《镜花缘》第九二回:“及至利到跟前,就把‘害’字忘了,所谓‘利令志惛’能不浩叹!”
|
LLZZ
|
一般成语
|
|
|
|
./NDhzMA==.html
|
li ling zhi zao
|
|
10678
|
利深祸速
|
利
|
lì shēn huò sù
|
获利愈多,灾祸来得愈快。
|
《后汉书 皇后纪》序:“任重道悠,利深祸速。”
|
LSHS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
|
./NDh3Zw==.html
|
li shen huo su
|
|
11249
|
利析秋毫
|
利
|
lì xī qiū háo
|
形容管理财务极细心、精明。
|
《史记·平准书》:“故三人言利,事析秋毫矣。”
|
LXQH
|
生僻成语
|
中性成语
|
|
|
./MWs1ZQ==.html
|
li xi qiu hao
|
|
11252
|
利齿伶牙
|
利
|
lì chǐ líng yā
|
伶:通“灵”,灵活,乖巧。能说会道。
|
元·张国宾《合汗衫》第二折:“你休听那厮说短论长,那般的利齿伶牙。”
|
LCLY
|
生僻成语
|
中性成语
|
利齿能牙、伶牙俐齿
|
笨嘴拙舌
|
./MWtjYw==.html
|
li chi ling ya
|
|
2521
|
刨根问底
|
刨
|
páo gēn wèn dǐ
|
刨出根子追出底细。
|
老舍《老张的哲学》:“谁能刨根问底的要证据。”
|
PGWD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寻根究底
|
|
./MXd2cQ==.html
|
pao gen wen di
|
|
2536
|
刨根究底
|
刨
|
páo gēn jiū dǐ
|
比喻追究底细。同“刨根问底”。
|
《收获》1981年第4期:“我从来不喜欢打听姑娘们的事,也懒得为此去刨根究底。”
|
PGJD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刨根问底
|
|
./MnZ4eQ==.html
|
pao gen jiu di
|
|
2710
|
刨树搜根
|
刨
|
páo shù sōu gēn
|
喻追究底细。
|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二十三回:“至于列公,听这部书,也不过逢场作戏,看这部书,也不过走马观花。真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二十三回:“至于列公,听这部书,也不过逢场作戏,看这部书,也不过走马观花。真个的,还把有用精神置之无用之地,费这闲心去刨树搜根不成?”...
|
PSSG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追根溯源
|
|
./NGh2OA==.html
|
pao shu sou gen
|
|
2437
|
判若云泥
|
判
|
pàn ruò yún ní
|
高低差别就象天上的云彩和地下的泥土那样悬殊。
|
唐·杜甫《送韦书记赴西安》诗:“夫子歘通贵,云泥相望悬。”
|
PRYN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判若天渊
|
相差无几
|
./MXNiYQ==.html
|
pan ruo yun ni
|
|
2438
|
判若鸿沟
|
判
|
pàn ruò hóng gōu
|
判:区别;鸿沟:古代运河,在今河南省,秦末是楚汉分界的一条河,比喻事物的界线。形容界限很清楚,区别很 判:区别;鸿沟:古代运河,在今河南省,秦末是楚汉分界的一条河,比喻事物的界线。形容界限很清楚,区别很明显。...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高祖本纪》:“项羽恐,乃与汉王约,中分天下,割鸿沟而西者为汉,鸿沟而东者为楚。”
|
PRHG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判若黑白
|
|
./MXNobw==.html
|
pan ruo hong gou
|
|
2460
|
判若天渊
|
判
|
pàn ruò tiān yuān
|
相差悬殊;像天上和深渊那样不同。
|
清 朱庭珍《筱园诗话》:“不过用心于一两字间,斟酌而出,即判若天渊,个中分寸所争,毫厘千里。”
|
PRTY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判若云泥、天差地别、截然不同
|
大同小异、相去无几、等量齐观
|
./MXR3aQ==.html
|
pan ruo tian yuan
|
|
2517
|
判若两人
|
判
|
pàn ruò liǎng rén
|
判:判断;评定;若:好像。评定一个人前后的表现;好像两个人一样;截然不同。
|
清 李宝嘉《文明小史》第五回:“须晓得柳知府于这交涉上头,本是何等通融、何等迁就,何以如今判若两人? 清 李宝嘉《文明小史》第五回:“须晓得柳知府于这交涉上头,本是何等通融、何等迁就,何以如今判若两人?”...
|
PRLR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判若鸿沟、迥然不同
|
一如既往、半斤八两
|
./MXduZQ==.html
|
pan ruo liang ren
|
|
2537
|
判若水火
|
判
|
pàn ruò shuǐ huǒ
|
判:区别。比喻两者显然相反,互不相容。
|
清 钱泳《履园丛话 谭诗 总论》:“沈归愚宗伯与袁简斋太史论诗,判若水火。”
|
PRSH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水火不容、截然不同
|
水乳交融
|
./MnhxZQ==.html
|
pan ruo shui huo
|
|
2604
|
判若黑白
|
判
|
pàn ruò hēi bái
|
判:区别。像黑的与白的那样明显区分。形容界限分明
|
清·方苞《书祭裴太常文后》:“夫文之高下雅俗,判若黑白。”
|
PRHB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黑白分明
|
黑白不分
|
./N3Nhaw==.html
|
pan ruo hei bai
|
|
2685
|
判然不同
|
判
|
pàn rán bù tóng
|
判:显然的区别。区分的清清楚楚,完全不一样。
|
《朱子语类》卷二十:“若不先见得此仁,则心术上言仁,与事物上言仁,判然不同了。”
|
PRBT
|
一般成语
|
|
|
|
./NGhtdw==.html
|
pan ran bu tong
|
|
2890
|
判冤决狱
|
判
|
pàn yuān jué yù
|
判:评判;决:判决;狱:案件。评判冤案,判决官司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61回回目:“投鼠忌器宝玉瞒赃,判冤决狱平儿行权。”
|
PYJY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
|
./NnF5ZQ==.html
|
pan yuan jue yu
|
|
23314
|
删繁就简
|
删
|
shān fán jiù jiǎn
|
删:除去。就:趋向。去掉繁杂部分;使它趋于简明。
|
明 王守仁《传习录》上卷:“如孔子退修六籍,删繁就简,开示来学,亦大段不费。”
|
SFJJ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简明扼要、言简意赅
|
拖泥带水、连篇累牍
|
./MjVhaQ==.html
|
shan fan jiu jia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