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540
|
叠矩重规
|
叠
|
dié jǔ chóng guī
|
规与规相重,矩矩与相迭,度数相同,完全符合。原比喻动静合乎法度或上下相合,后形容模仿、重复。
|
《三国志 蜀书 郤正传》:“君臣协美于朝,黎庶欣戴于野,动若重规,静若迭矩。”
|
DJCG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重规叠矩
|
|
./NjlneQ==.html
|
die ju chong gui
|
|
7541
|
叠嶂层峦
|
叠
|
dié zhàng céng luán
|
嶂:形势高险像屏障的山。层:重。峦:就是连着的山。形容山峦重叠,连绵不断。
|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卷二十九:“叠嶂层峦,点点苍苔铺翡翠。”
|
DZCL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层峦叠嶂、叠岭层峦
|
|
./NjloOA==.html
|
die zhang ceng luan
|
|
7562
|
叠石为山
|
叠
|
dié shí wéi shān
|
叠:重叠。把石头堆成山。指假山
|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29卷:“宅后又构一园,大可二三顷,凿池引水,叠石为山,制度极其精巧。”
|
DSWS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
|
./NnA5YQ==.html
|
die shi wei shan
|
|
7565
|
叠岭层峦
|
叠
|
dié lǐng céng luán
|
叠:重叠;层:重复,接连出现。形容山峦重叠连绵不断。
|
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15回:“走的是些悬崖峭壁崎岖路,叠岭层峦险峻山。”
|
DLCL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叠嶂层峦、层峦叠嶂
|
|
./NnNtZQ==.html
|
die ling ceng luan
|
|
7566
|
叠岭层峦
|
叠
|
dié lǐng céng luán
|
叠:重叠;层:重复,接连出现。形容山峦重叠连绵不断。
|
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15回:“走的是些悬崖峭壁崎岖路,叠岭层峦险峻山。”
|
DLCL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叠嶂层峦、层峦叠嶂
|
|
./NnNwcQ==.html
|
die ling ceng luan
|
|
1005
|
变化不测
|
变
|
biàn huà bù cè
|
测:测量,估计。变化无常,无法预料
|
唐 韩愈《殿中少监马君墓志》:“当是时,见王于北亭,犹高山深林巨谷,龙虎变化不测。”
|
BHBC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变化莫测、变化无常
|
一成不变
|
./MWMy.html
|
bian hua bu ce
|
|
1006
|
变本加厉
|
变
|
biàn běn jiā lì
|
本:本来;原先;加:更加;厉:厉害;猛烈。原指比原来的情况更加发展。现也形容变得比原来更加严重。
|
南朝 梁 萧统《序》:“盖踵其事而增华,变其本而加厉,物既有之,文亦宜然。”
|
BBJL
|
常用成语
|
贬义成语
|
肆无忌惮、有加无己
|
微不足道、大题小作
|
./MWRn.html
|
bian ben jia li
|
|
1007
|
变幻莫测
|
变
|
biàn huàn mò cè
|
变幻:不规则地改变。莫测:无法推测。变化又多又快;使人不可捉摸。
|
明 许仲琳《封神演义》第44回:“王天君曰:吾‘红水阵’内夺壬癸之精,藏天工之妙,变幻莫测。”
|
BHMC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变化多端、瞬息万变、千变万化、变幻不测
|
依然如故、一成不变
|
./MWRx.html
|
bian huan mo ce
|
|
1008
|
变幻无常
|
变
|
biàn huàn wú cháng
|
变幻:不规则的变化;常:常规。事物经常变化;没有一定规律。又作“变化无常”。
|
明 蔡羽《辽阳海神传》:“气候悉如江南二三月,琪花宝树,仙音法曲,变幻无常,耳目应接不暇。”
|
BHWC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白云苍狗、变化多端、云谲波诡
|
一成不变、依然如故、原封不动
|
./MWUw.html
|
bian huan wu chang
|
|
1376
|
变化多端
|
变
|
biàn huà duō duān
|
端:头绪;方面。形容变化很多、很大;没有头绪。
|
明 冯梦龙《古今小说 陈从善梅岭失浑家》:“这齐天大圣神通广大,变化多端。”
|
BHDD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再接再厉、变化莫测
|
一成不变、强弩之末、一如既往
|
./anZr.html
|
bian hua duo duan
|
|
1377
|
变化莫测
|
变
|
biàn huà mò cè
|
变化很多,不能预料。
|
明 焦竑《玉堂丛语 文学》:“其为文数百千言,援笔立就,雄浑高古,变化莫测。”
|
BHMC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变化无常、变化不测
|
一成不变
|
./anZ1.html
|
bian hua mo ce
|
|
1378
|
变化无常
|
变
|
biàn huà wú cháng
|
常:常规;准则。形容事物任意变化;没有一定的规则。
|
先秦 庄周《庄子 天下》:“忽漠无形,变化无常。”
|
BHWC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变化多端、变化莫测、变幻莫测
|
一成不变、原封不动、依然如故
|
./anc0.html
|
bian hua wu chang
|
|
1379
|
变化无穷
|
变
|
biàn huà wú qióng
|
穷:尽;完;结束。变化多种多样;没有止境。
|
战国 楚 宋玉《高唐赋》:“须臾之间,变化无穷。”
|
BHWQ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变化莫测、变化多端
|
一成不变、原封不动
|
./andl.html
|
bian hua wu qiong
|
|
1380
|
变生不测
|
变
|
biàn shēng bù cè
|
变:有重大影响的突然变化;不测:意外。变故发生于突然之间。
|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44回:“变生不测凤姐泼醋,喜出望外平儿理妆。”
|
BSBC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飞来横祸
|
|
./ang4.html
|
bian sheng bu ce
|
|
1729
|
变风改俗
|
变
|
biàn fēng yì sú
|
指改变旧的风气和习俗。
|
汉 王符《潜力夫 论三式》:“故凡欲变风改俗者,其行赏罚者也,必使足惊心破胆,民乃易视。”
|
BFYS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变风易俗
|
|
./MzRmcw==.html
|
bian feng yi su
|
|
1730
|
变风易俗
|
变
|
biàn fēng yì sú
|
指改变旧的风气和习俗。
|
《史记 平津侯主父列传》:“向使秦缓其刑罚,薄赋倒敛……变风易俗,化于海内,则世世必安矣。”
|
BFYS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变风改俗
|
|
./MzRnMg==.html
|
bian feng yi su
|
|
1731
|
变古易俗
|
变
|
biàn gǔ yì sú
|
改变传统的法制和习俗。
|
《楚辞 九辩》:“变古易俗兮世衰,今之相者兮举肥。”
|
BGYS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移风易俗
|
|
./MzRoNg==.html
|
bian gu yi su
|
|
1732
|
变幻不测
|
变
|
biàn huà bù cè
|
指变化无常,无法预测。
|
《二刻折案惊奇》卷三九:“因是终日会睡,变幻不测如龙,所以人叫他懒龙。”
|
BHBC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变幻莫测
|
|
./MzRoZw==.html
|
bian hua bu ce
|
|
1973
|
变化无方
|
变
|
biàn huà wú fāng
|
方:方向,引申为准则。善于变化没有固定的方向或程式。形容行动不因循守旧,变化多端
|
晋·陈寿《三国志·魏志·袁绍传》:“曹公善用兵,变化无方,众虽小,未可轻也,不如以久持之。”
|
BHWF
|
常用成语
|
贬义成语
|
变化无常、变幻莫测
|
一成不变
|
./ODVpeQ==.html
|
bian hua wu fang
|
|
2037
|
变幻无穷
|
变
|
biàn huàn wú qióng
|
变幻多种多样,没有穷尽
|
鲁迅《书信集 致杨霁云》:“但是‘作家’之变幻无穷,一面固觉是文坛之不幸,一面也使真相更分明。”
|
BHWQ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千变万化、变幻无常
|
一成不变
|
./MWNt.html
|
bian huan wu qiong
|
|
2038
|
变颜变色
|
变
|
biàn yán biàn sè
|
颜:脸色。因内心的惊惧激怒等而改变面色
|
管桦《不讲理的人》:“阔大爷注意到两个老头变颜变色的有点为难的样子,便惊讶地竖起眉毛。”
|
BYBS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变脸变色
|
面不改色
|
./MWN3.html
|
bian yan bian se
|
|
2101
|
变名易姓
|
变
|
biàn míng yì xìng
|
改换了原来的姓名。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货殖列传》:“乃乘扁舟浮于江湖,变名易姓。”
|
BMYX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改名换姓
|
|
./andv.html
|
bian ming yi xing
|
|
2102
|
变色易容
|
变
|
biàn sè yì róng
|
变、易:改变。色、容:脸色、表情。形容惊惶失措的神情。
|
《战国策·秦策·范睢说秦王》:“是日见范睢,见者无不变色易容。”
|
BSYR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变脸变色
|
|
./and5.html
|
bian se yi rong
|
|
2103
|
变生肘腋
|
变
|
biàn shēng zhǒu yè
|
肘腋:胳肢窝。比喻事变就发生在身边。
|
晋 陈寿《三国志 蜀志 法正传》:“亮答曰:‘主公之在公安也,北畏曹公之强,东惮孙权之逼,近则惧孙夫 晋 陈寿《三国志 蜀志 法正传》:“亮答曰:‘主公之在公安也,北畏曹公之强,东惮孙权之逼,近则惧孙夫人生变于肘腋之下,当斯之时,进退狼跋。’”...
|
BSZY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心腹之患、祸生肘腋
|
|
./anhp.html
|
bian sheng zhou ye
|
|
2104
|
变危为安
|
变
|
biàn wēi wéi ān
|
变危急为平安。
|
宋 司马光《论周琰事乞不坐冯浩状》:“陛下当此之时变危为安,变乱为治,易于返掌。”
|
BWWA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转危为安、化险为夷
|
得而复失
|
./anhz.html
|
bian wei wei an
|
|
2252
|
变化不穷
|
变
|
biàn huà bù qióng
|
指变化多种多样,没有穷尽。
|
清 赵起杲《青本刻聊斋志异>例言》:“编中所述鬼狐最伙,层见迭出,变化不穷。”
|
BHBQ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变化无穷
|
一成不变
|
./MzRocQ==.html
|
bian hua bu qiong
|
|
2253
|
变脸变色
|
变
|
biàn liǎn biàn sè
|
因内心惊、惧、急、怒而改变面色。
|
《小说选刊》1981年第9期:“那知李尚尚一听,就变脸变色地发起脾气来。”
|
BLBS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变颜变色
|
面不改色
|
./MzRpaw==.html
|
bian lian bian se
|
|
2255
|
变色之言
|
变
|
biàn sè zhī yán
|
使脸色改变的话。多指为争论是非曲直而冲动发怒时说的话。
|
《汉书 匡衡传》:“朝有变色之言,则下有争斗之患。
|
BSZY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
|
./MzRrcw==.html
|
bian se zhi yan
|
|
2256
|
变俗易教
|
变
|
biàn sú yì jiào
|
改变原有的习俗和教化。
|
《管子七法》:“变俗易教,不知化不可。”
|
BSYJ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变容改俗
|
|
./MzRsYw==.html
|
bian su yi jiao
|
|
2257
|
变态百出
|
变
|
biàn tài běi chū
|
形容事物形态变化之多。
|
《新唐书 艺文志一》:“历代盛衰,文章与时高下。然其变态百出,不可穷极,何其多也。”
|
BTBC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变幻无常
|
一成不变
|
./MzRsbQ==.html
|
bian tai bei chu
|
|
2259
|
变炫无穷
|
变
|
biàn xuàn wú qióng
|
变化多种多样,没有穷尽。极言变化之多。
|
《宋书 后妃传论》:“自元嘉以降,内职稍繁,椒庭绮观,千门万户,而淫妆怪饰,变炫无穷。”
|
BXWQ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变幻无穷
|
一成不变
|
./MzRtcQ==.html
|
bian xuan wu qiong
|
|
23555
|
受宠若惊
|
受
|
shòu chǒng ruò jīng
|
宠:赏识。因为得到宠爱或赏识而又高兴;又不安。
|
宋 欧阳修《辞特转吏部侍郎表》:“受宠若惊,况被非常之命,事君无隐,敢倾至恳之诚。”
|
SCRJ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大喜过望
|
麻木不仁
|
./Mjllaw==.html
|
shou chong ruo jing
|
|
23828
|
受制于人
|
受
|
shòu zhì yú rén
|
制:控制,辖制。受别人所控制,不得自由。
|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
SZYR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任人宰割
|
|
./NTAxeQ==.html
|
shou zhi yu ren
|
|
23978
|
受夹板气
|
受
|
shòu jiā bǎn qì
|
夹在中间受气,两头不讨好
|
凌力《少年天子》第一章:“福临满脑门冒火,感到他在受夹板气。”
|
SJBQ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受夹板罪
|
|
./NnJncQ==.html
|
shou jia ban qi
|
|
23979
|
受夹板罪
|
受
|
shòu jiā bǎn zuì
|
夹在中间受罪,两头不讨好
|
|
SJBZ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受夹板气
|
|
./NnJoMA==.html
|
shou jia ban zui
|
|
24099
|
受之有愧
|
受
|
shòu zhī yǒu kuì
|
受:接受,得到。得到某种奖励或荣誉感到惭愧
|
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七回:“又买礼来,使老身却之不恭,受之有愧。”
|
SZYK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
受之无愧
|
./N3pxYw==.html
|
shou zhi you kui
|
|
24100
|
受之无愧
|
受
|
shòu zhī wú kuì
|
受:接受,得到。得到某种奖励或荣誉没有什么可惭愧的
|
玛拉沁夫《茫茫的草原》第四卷:“这些钱是自己豁出老命赚来的,万般辛苦,受之无愧。”
|
SZWK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当之无愧、心安理得
|
受之有愧
|
./N3pxbQ==.html
|
shou zhi wu kui
|
|
16535
|
取而代之
|
取
|
qǔ ér dài zhī
|
夺取别人的地位、权利而代替他。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项羽本纪》:“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籍曰:‘彼可取而代也。’”
|
QEDZ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改朝换代
|
一如既往
|
./MXg3bw==.html
|
qu er dai zhi
|
|
16684
|
取信于民
|
取
|
qǔ xìn yú mín
|
取得人民的信任。
|
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当时的情况是弱国抵抗强国,文中指出了战前的政治准备一一取信于民。 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当时的情况是弱国抵抗强国,文中指出了战前的政治准备一一取信于民。”...
|
QXYM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取信于人
|
|
./MjA5eQ==.html
|
qu xin yu min
|
|
16727
|
取长补短
|
取
|
qǔ cháng bǔ duǎn
|
吸取别人的长处;来弥补自己的不足之处。
|
《孟子 滕文公上》:“今滕绝长补短,将五十里也,犹可以为善国。”
|
QCBD
|
常用成语
|
褒义成语
|
扬长避短
|
故步自封
|
./MzB2cQ==.html
|
qu chang bu duan
|
|
16847
|
取长弃短
|
取
|
qǔ cháng qì duǎn
|
吸取长处抛弃短处。
|
清·李渔《闲情偶寄·结构》:“并前人已传之业,亦为取长弃短,别出瑕瑜,使人知所从违。”
|
QCQD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
|
./NHBoNA==.html
|
qu chang qi duan
|
|
16848
|
取精用宏
|
取
|
qǔ jīng yòng hóng
|
精:精华。用:采用;享用。宏:通弘;大。从大量的事物中取其最好的。
|
先秦 左丘明《左传 昭公七年》:“蕞尔国,而三世执其政柄,其用物也弘矣,其取精也多矣。”
|
QJYH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去粗取精
|
鱼龙混杂
|
./NHBqYw==.html
|
qu jing yong hong
|
|
16850
|
取信于人
|
取
|
qǔ xìn yú rén
|
比喻取得别人的信赖。
|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84回:“大王犹自狐疑未定,安能取信于人?”
|
QXYR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取信于民
|
|
./NHBxMA==.html
|
qu xin yu ren
|
|
16852
|
取义成仁
|
取
|
qǔ yì chéng rén
|
谓为正义而牺牲生命。语本《论语·卫灵公》:“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
语出《论语·卫灵公》:“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
QYCR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舍生取义、杀身成仁
|
|
./NHBybw==.html
|
qu yi cheng ren
|
|
16889
|
取之不尽
|
取
|
qǔ zhī bù jìn
|
拿不尽。形容极其丰富
|
宋·朱熹《朱子语类·孟子·离娄下》:“他那源头只管来得不绝,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来供自家用。”
|
QZBJ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取之不竭、取之不尽,用之有余
|
|
./NnI2Ng==.html
|
qu zhi bu jin
|
|
17077
|
取巧图便
|
取
|
qǔ qiǎo tú biàn
|
使用手段谋取好处,图得便宜。
|
|
QQTB
|
一般成语
|
|
|
|
./MjBoZw==.html
|
qu qiao tu bian
|
|
17084
|
取民愈广
|
取
|
qu min yu guang
|
攫取民众的财货,劳力越多.
|
|
QMYG
|
一般成语
|
|
|
|
./MjB4dQ==.html
|
qu min yu guang
|
|
17583
|
取乱存亡
|
取
|
qǔ luàn cún wáng
|
古代国家的一种自视正义的对外策略。谓夺取政治荒乱的国家,保全将亡的国家。
|
|
QLCW
|
一般成语
|
|
|
|
./NHBsYQ==.html
|
qu luan cun wang
|
|
17584
|
取乱侮亡
|
取
|
qǔ luàn wǔ wáng
|
古代国家的一种自视正义的对外策略。谓夺取政治荒乱的国家,侵侮将亡的国家。
|
|
QLWW
|
一般成语
|
|
|
|
./NHBsaw==.html
|
qu luan wu wang
|
|
17586
|
取青妃白
|
取
|
qǔ qīng fēi bái
|
见“取青媲白”。
|
清·沈德潜《说诗晬语》上卷:“后人只于全篇中争一联警拔,取青妃白,有句无章,所以去古日远。”
|
QQFB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取青媲白
|
|
./NHBtZQ==.html
|
qu qing fei ba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