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IdiomName FirstChar PinYin JieShi ChuChu JianPin ChengDu SeCai JinYiCi FanYiCi HtmlLink PinYin_Without_Tone
4070 名山胜水 míng shān shèng shuǐ 见“名山胜川”。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14卷:“从来天子建都之处,人杰地灵,自然名山胜水,凑着赏心乐事。” MSSS 一般成语 中性成语 名山胜川 ./NGVnZw==.html ming shan sheng shui
4071 名声过实 míng shēng guò shí 名声超过实际。指虚有其名。 西汉·司马迁《史记·陈豨传赞》:“及为将军守边,招致宾客而下士,名声过实。” MSGS 一般成语 中性成语 名过其实 名副其实、名符其实 ./NGVncQ==.html ming sheng guo shi
4073 名同实异 míng tóng shí yì 名称相同,而实质不一样。 战国·韩·韩非《韩非子·奸劫弑臣》:“俱与有术之士有谈说之名,而实相去千万也,此夫名同实异者也。” MTSY 一般成语 中性成语 ./NGVoaw==.html ming tong shi yi
4074 名我固当 ming wo gu dang 叫我这个名字实在很恰当。 MWGD 一般成语 ./NGVodQ==.html ming wo gu dang
4079 名正理顺 míng zhèng lǐ shùn 谓名义正当,合乎道理。 唐·颜真卿《请复七圣谥号状》:“高祖谥太武,用汉制;太宗谥曰文,行周道也。名正理顺,垂之无穷。” MZLS 一般成语 中性成语 名正言顺 ./NGVsNg==.html ming zheng li shun
4080 名重一时 míng zhòng yī shí 一时期内名声很大,受到广泛重视。亦作“名震一时”、“名得当时”、“名噪一时”、“名倾一时”。 宋·释惟白《续传灯录》卷二十七:“师住径山时,名重一时,如侍郎张公子韶,状元汪公圣锡少卿、冯公济川俱 ... MZYS 一般成语 中性成语 名倾一时、名噪一时 ./NGVtMA==.html ming zhong yi shi
4189 名门世族 míng mén shì zú 有名望的世家大族。 清 李绿园《歧路灯》第一○三回:“即如家嫂,是名门世族,他本族家进士一大堆,他偏是异样的难讲。” MMSZ 一般成语 ./NmRtNA==.html ming men shi zu
4241 名重当时 míng zhòng dāng shí 重:敬重,器重。名望很高,在当时很有名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卓茂传》:“茂与孔休,蔡勋、刘宣、龚胜、鲍宣六人同志,不仕王莽,并名重当时。 ... MZDS 一般成语 中性成语 名重一时 ./N2p1NA==.html ming zhong dang shi
4242 名纸生毛 míng zhǐ shēng máo 名片纸磨得生了毛,字迹模糊了。比喻人的声誉下降,今不如昔 五代·王定保《唐摭言》:“刘鲁风投谒所知,为典谒所阻,因有诗曰:‘无钱乞与韩知客,名纸生毛不为通。’ ... MZSM 一般成语 中性成语 ./N2p1ZQ==.html ming zhi sheng mao
4243 名扬天下 míng yáng tiān xià 形容名声极大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78回:“瓶儿罐儿也有两个耳朵,你须曾闻我等十节度使累建大功,名扬天下,大将王 ... MYTX 一般成语 中性成语 名高天下、名满天下 默默无闻 ./N2p1eQ==.html ming yang tian xia
4244 名显天下 míng xiǎn tiān xià 形容名声极大 西汉·司马迁《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孙膑以此名显天下,世传其兵法。” MXTX 一般成语 中性成语 名闻天下、名扬天下 默默无闻 ./N2p2OA==.html ming xian tian xia
4245 名闻天下 míng wén tiān xià 形容名声极大 《北齐书·魏收传》:“功业显著,名闻天下。” MWTX 一般成语 中性成语 名扬天下、名满天下 ./N2p2aQ==.html ming wen tian xia
4246 名书竹帛 míng shū zhú bó 书:书写,记载;竹帛:史书。把名字留在史书上。比喻好名声永远流传 唐·吴兢《贞观政要·任贤》:“昔李陵,提步卒五千,不免身降匈奴,尚得名书竹帛。” MSZB 一般成语 中性成语 名书锦轴、名垂竹帛 ./N2p2cw==.html ming shu zhu bo
4247 名士夙儒 míng shì sù rú 名士:有名的人;夙儒:有学问的人。知名人士和老学者 《新唐书·萧复传》:“复衣垢弊,居一室,学自力,非名士夙儒不与游。” MSSR 一般成语 中性成语 名士宿儒 ./N2p3Yw==.html ming shi su ru
4248 名实不副 míng shí bù fù 名:名称;副:相称,相符合。名声和实际不相符。指空有虚名 东汉·班固《汉书·王莽传上》:“宰衡官以正百僚、平海内为职,而无印信,名实不副。” MSBF 一般成语 中性成语 名不副实 名副其实 ./N2p3dw==.html ming shi bu fu
4249 名卿巨公 míng qīng jù gōng 有名声的权贵 宋·欧阳修《序》:“自明道、景佑以来,名卿巨公,往往见于余文矣。” MQJG 一般成语 中性成语 名公巨卿、达官贵人 ./N2p4Ng==.html ming qing ju gong
4250 名倾一时 míng qīng yī shí 倾:倾慕,钦佩。在一个时期内名声很大 《清史稿·艺术·王时敏传附原祁》:“王翚名倾一时,原祁高旷之致实过之。” MQYS 一般成语 中性成语 名重一时 ./N2p4Zw==.html ming qing yi shi
4251 名门右族 míng mén yòu zú 名门:有声望的豪门。有声望的世族之家 宋·朱熹《小学·嘉言》:“余见名门右族……莫不由子孙顽率奢傲以覆坠之。” MMYZ 一般成语 中性成语 名门旧族 ./N2p4cQ==.html ming men you zu
4252 名门旧族 míng mén jiù zú 名门:有声望的豪门。有声望的世族之家 元·无名氏《鸳鸯被》第一折:“这个人就是当初老相公借银子的刘员外,他是名门旧族,现有百万家财。” MMJZ 一般成语 中性成语 名门世家、名门右族 ./N2p5YQ==.html ming men jiu zu
4253 名门大族 míng mén dà zú 名门:豪门。高贵的、地位显要的家庭或有特权的家族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11卷:“况且我既为官,做我配的,须是名门大族。” MMDZ 一般成语 中性成语 名门望族、名门世家 蓬门筚户 ./N2p5aw==.html ming men da zu
4254 名利兼收 míng lì jiān shōu 收:收获。又有名又得利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106回:“法子是有的,不过要化几文,然而倒是个名利兼收的事情。” MLJS 一般成语 中性成语 名利双收 ./N2p5dQ==.html ming li jian shou
4255 名缰利索 míng jiāng lì suǒ 缰:马缰绳;索:绳子。比喻功名利禄如束缚人的缰绳和锁链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40回:“岂非看破红尘,顿开名缰利索么?” MJLS 一般成语 中性成语 名缰利锁 ./N2p6NA==.html ming jiang li suo
4256 名公大笔 míng gōng dà bǐ 名家的大手笔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18回:“名公大笔,却是本家风味。” MGDB 一般成语 中性成语 ./N2p6ZQ==.html ming gong da bi
4257 名垂百世 míng chuí bǎi shì 垂:流传下去。好名声流传后代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57回:“命终三纪,名垂百世。” MCBS 一般成语 褒义成语 名垂后世 ./N2p6bw==.html ming chui bai shi
4258 名不虚行 míng bù xū xíng 虚:不真实。传出的名声与实际相符,不是虚假的 《晋书·唐彬传》:“帝顾四坐曰:‘名不虚行。’” MBXX 一般成语 中性成语 名不虚得、名不虚立 名不副实 ./N2p6eQ==.html ming bu xu xing
4490 名缰利锁 míng jiāng lì suǒ 比喻名利束缚人就象缰绳和锁链一样。 宋 柳永《夏云峰》词:“向此免名缰利锁,虚费光阴。” MJLS 生僻成语 中性成语 名缰利索 ./MXF0eQ==.html ming jiang li suo
4513 名声籍甚 míng shēng jí shèn 比喻名声极大。 《史记·陆贾列传》:“陆生以此游汉廷公卿间,名声籍甚。” MSJS 生僻成语 中性成语 大名鼎鼎 默默无闻 ./MXJ2Ng==.html ming sheng ji shen
4518 名标青史 míng biāo qīng shǐ 标:写明;青史:古代在竹简上记事,因称史书。把姓名事迹记载在历史书籍上。形容功业巨大,永垂不朽。 元 纪君祥《赵氏孤儿》第二折:“老宰辅,你若存的赵氏孤儿,当名标青史,万古流芳。” MBQS 生僻成语 褒义成语 永垂不朽、名垂青史 遗臭万年 ./MXMzcw==.html ming biao qing shi
4549 名贸实易 míng mào shí yì 贸:齐等;易:变易。指名称相似,实质不同。 《商君书·开塞》:“二者名贸实易,不可不察也。” MMSY 生僻成语 中性成语 ./MXR2NA==.html ming mao shi yi
4553 名山事业 míng shān shì yè 指著作。 王西彦《乡下朋友》:“庄道耕就一直躲在文化中心大城市,专心于名山事业。” MSSY 生僻成语 中性成语 ./MXU1NA==.html ming shan shi ye
4613 名垂竹帛 míng chuí zhú bó 比喻好名声永远流传。 《吴越春秋 勾践伐吴外传》:“声可托于弦管,名可留于竹帛。” MCZB 生僻成语 褒义成语 名书竹帛、名垂青史 ./NGU3MA==.html ming chui zhu bo
4695 名书锦轴 míng shū jǐn zhóu 书:书写,记载;锦轴:史书。把名字留在史书上 《神童诗·劝学》:“遗子黄金宝,何如教一经,姓名书锦轴,朱紫佐朝廷。” MSJZ 生僻成语 中性成语 名书竹帛、名垂竹帛 ./N2p3Mg==.html ming shu jin zhou
7697 同日而语 tóng rì ér yǔ 指两人或两件事放在同一时间里来讨论。意即相提并论;同等看待。语:谈论。 西汉 刘向《战国策 赵策二》:“夫破人之与破于人也,臣人之与臣于人也,岂可同日而言之哉!” TREY 常用成语 中性成语 混为一谈、相提并论 分门别类、较短论长 ./Mjc1Zw==.html tong ri er yu
7707 同流合污 tóng liú hé wū 思想、言行与恶劣的风气、污浊的世道相合。多指跟着坏人一起做坏事。流:流俗。 战国 邹 孟轲《孟子 尽心下》:“同乎流俗,合乎污世。” TLHW 常用成语 贬义成语 同恶相济、狼狈为奸、随俗浮沉 泾渭分明、洁身自好 ./Mjducw==.html tong liu he wu
7736 同出一辙 tóng chū yī zhé 两种言论或行为完全一样。 TCYZ 常用成语 中性成语 如出一辙 ./MjhxeQ==.html tong chu yi zhe
7737 同归殊途 tóng guī shū tú 归:归宿;殊:不同;途:道路。通过不同的途径,到达同一个目的地。比喻采取不同的方法而得到相同的结果。 《周易 系辞下》:“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 TGST 常用成语 中性成语 殊途同归 ./MjhyOA==.html tong gui shu tu
7739 同气连枝 tóng qì lián zhī 比喻同胞的兄弟姐妹。 南朝梁·周兴嗣《千字文》:“孔怀兄弟,同气连枝。” TQLZ 常用成语 中性成语 同气连根 ./MjhzbQ==.html tong qi lian zhi
7740 同舟共济 tóng zhōu gòng jì 同坐一条船过河;比喻同心协力;共同渡过难关。舟:船;济:渡水。 先秦 孙武《孙子 九地》:“夫吴人与越人相恶也,当其同舟而济。遇风,其相救也若左右手。” TZGJ 常用成语 褒义成语 患难与共、风雨同舟 反目成仇、各行其事 ./Mjhzdw==.html tong zhou gong ji
7751 同心戮力 tóng xīn lù lì 指齐心合力。 晋 袁宏《后汉纪 灵帝纪》:“太后新摄政,政之巨细,多委陈蕃、窦武,同心戮力,以奖王室。” TXLL 常用成语 中性成语 齐心合力、同心协力 ./MjkxaQ==.html tong xin lu li
7785 同心协力 tóng xīn xié lì 团结一致;共同努力。协:合。 《梁书 王僧辩传》:“讨逆贼于咸阳,诛叛子于云梦,同心协力,克定邦家。” TXXL 常用成语 褒义成语 齐心协力 同床异梦 ./Mjl5MA==.html tong xin xie li
7830 同工异曲 tóng gōng yì qǔ 工:细致,巧妙;异:不同的。不同的曲调演得同样好。比喻话的说法不一而用意相同,或一件事情的做法不同而 ... 唐 韩愈《进学讲》:“子云相如,同工异曲。” TGYQ 常用成语 中性成语 异曲同工 ./MmF0ZQ==.html tong gong yi qu
7846 同室操戈 tóng shì cāo gē 自家人动刀枪。泛指内部相争。操:拿;戈:古代的一种兵器。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郑玄传》:“康成入我室操吾矛以伐我乎?” TSCG 常用成语 贬义成语 相煎何急、自相残杀 同仇敌忾、同心协力 ./MmIzbw==.html tong shi cao ge
7866 同床异梦 tóng chuáng yì mèng 睡在一张床上;做着不同的梦。原指夫妻感情不和。比喻同作一件事;各有各的打算。 宋 陈亮《与朱元晦秘书书 乙巳春书之一》:“同床各做梦,周公且不能学得,何必一一说到孔明哉!” TCYM 常用成语 贬义成语 钩心斗角、离心离德 同心同德、情投意合 ./MmJlaQ==.html tong chuang yi meng
7877 同归于尽 tóng guī yú jìn 一同走向死亡或共同毁灭。归:走向;尽:灭亡。 战国 郑 列御寇《列子 王瑞》:“天地终乎?与我偕终”卢重玄解:“大小虽殊,同归于尽耳。” TGYJ 常用成语 中性成语 玉石俱焚 贪生怕死 ./MmJtdQ==.html tong gui yu jin
7895 同盘而食 tóng pán ér shí 同吃一个盘中的食物。形容兄弟之间骨肉情深。 《魏书 杨椿传》:“吾兄弟,若在家,必同盘而食,若有近行,不至,必待其还,亦有过中不食,忍饥相待。” TPES 常用成语 中性成语 ./MmJ5aQ==.html tong pan er shi
7902 同仇敌忾 tóng chóu dí kài 同仇:共同对敌;敌:对抗,抵拒;忾:愤怒。指全体一致痛恨敌人。 《诗经 秦风 无衣》:“与子同仇。”先秦 左丘明《左传 文公四年》:“诸侯敌王所忾。” TCDK 常用成语 中性成语 同仇敌慨 卖国求荣、屈膝投降 ./MmMzcw==.html tong chou di kai
7908 同病相怜 tóng bìng xiāng lián 比喻因有同样的遭遇或痛苦而互相同情。怜:怜惜。 汉 赵晔《吴越春秋 阖闾内传》:“子不闻《河上歌》乎?同病相怜,同忧相救。” TBXL 常用成语 中性成语 同舟共济、患难与共 同床异梦、幸灾乐祸 ./MmM5dw==.html tong bing xiang lian
7911 同门异户 tóng mén yì hù 名义一样,实质不同。 汉·扬雄《法言·君子》:“至于子思孟轲诡哉,曰吾于孙卿与,见同门而异户也。” TMYH 常用成语 中性成语 ./MmNiaw==.html tong men yi hu
7935 同甘共苦 tóng gān gòng kǔ 共同享受幸福;共同承担苦难。比喻同欢乐;共患难。甘:甜;苦:苦难。 西汉 刘向《战国策 燕策一》:“燕王吊死问生,与百姓同其甘苦。” TGGK 常用成语 褒义成语 有福同享,有难同当 同床异梦 ./MmN0bQ==.html tong gan gong ku
8008 同床各梦 tóng chuáng gè mèng 比喻共同生活或共做一事而各有打算。 宋·陈亮《与朱元晦秘书书·乙巳春书之一》:“同床各做梦,周公且不能学得,何必一一说到孔明哉!” TCGM 常用成语 贬义成语 同床异梦 同心同德 ./NTVoOA==.html tong chuang ge me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