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006
|
改朝换姓
|
改
|
gǎi cháo huàn xìng
|
见“改朝换代”。
|
孙中山《民权主义》第一讲:“中国历代改朝换姓的时侯,兵权大的就争王争侯。”
|
GCHX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改朝换代
|
|
./M240dQ==.html
|
gai chao huan xing
|
|
12007
|
改恶为善
|
改
|
gǎi è wéi shàn
|
不再作恶,重新做人。
|
《礼记·中庸》“明则动,动则变”汉·郑玄注:“动,动人心也;变,改恶为善也。”
|
GEWS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改恶从善、改恶向善、改恶行善
|
|
./M241NA==.html
|
gai e wei shan
|
|
12008
|
改换门闾
|
改
|
gǎi huàn mén lǘ
|
①改变门第出身,提高社会地位。②比喻另择新主,另找依靠。
|
宋·无名氏《张协状元》戏文第四六出:“一意要读诗书,一身望改换门闾。”元·高明《琵琶记》第四出:“[ 宋·无名氏《张协状元》戏文第四六出:“一意要读诗书,一身望改换门闾。”元·高明《琵琶记》第四出:“[外怒介]畜生,我教你去赴选,也只是要改换门闾,光显祖宗,你却七推八阻,有许多说话。”...
|
GHML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改换家门、改换门庭
|
|
./M241eQ==.html
|
gai huan men lu
|
|
12009
|
改换头面
|
改
|
gǎi huàn tóu miàn
|
喻改变身份。
|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十八卷:“却说鲜于同自吟了这八句诗,其志愈锐。怎奈时运不利,看看五十齐头,‘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十八卷:“却说鲜于同自吟了这八句诗,其志愈锐。怎奈时运不利,看看五十齐头,‘苏秦还是旧苏秦’,不能勾改换头面。”...
|
GHTM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
|
./M242aQ==.html
|
gai huan tou mian
|
|
12010
|
改梁换柱
|
改
|
gǎi liáng huàn zhù
|
比喻玩弄手法,暗中改变事物的内容或事情的性质。
|
郭沫若《文艺论集读·梁任公〈墨子新社会之组织法〉》:“便是胡適和梁任也都很知道他这种宗教的循环论证不 郭沫若《文艺论集读·梁任公〈墨子新社会之组织法〉》:“便是胡適和梁任也都很知道他这种宗教的循环论证不足以满足我们近代人的要求,所以极力在用改梁换柱的方法,要把他的根本观念改移到另一个较为好看一点的节目上去。”...
|
GLHZ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偷梁换柱
|
|
./M243Yw==.html
|
gai liang huan zhu
|
|
12011
|
改曲易调
|
改
|
gǎi qǔ yì diào
|
比喻改变策略或做法。
|
《三国志·魏志·蒋济传》:“臣窃亮陛下潜神默思,公听并观,若事有未尽于理而物有未周于用,将改曲易调, 《三国志·魏志·蒋济传》:“臣窃亮陛下潜神默思,公听并观,若事有未尽于理而物有未周于用,将改曲易调,远与黄唐角功,近昭武文之迹,岂近习而已哉!”...
|
GQYD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改弦易调、改弦更张
|
|
./M243bQ==.html
|
gai qu yi diao
|
|
12012
|
改往修来
|
改
|
gǎi wǎng xiū lái
|
谓改变以往的错误,修治来日的善行。
|
《后汉书·方术传下·公沙穆》:“愿改往修来,自求多福。”
|
GWXL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
|
./M243dw==.html
|
gai wang xiu lai
|
|
12013
|
改弦易调
|
改
|
gǎi xián yì diào
|
犹改张易调。
|
《隋书·梁彥光传》:“请复为相州,改弦易调,庶有以变其风俗,上答隆恩。”
|
GXYD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改弦更张、改曲易调、改弦易张
|
|
./M244Ng==.html
|
gai xian yi diao
|
|
12014
|
改行从善
|
改
|
gǎi xíng cóng shàn
|
见“改行为善”。
|
《京本通欲小说·错斩崔宁》:“不若改行从善,做个小小经纪,也得过养身活命。”
|
GXCS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改行迁善、改行为善
|
|
./M244cQ==.html
|
gai xing cong shan
|
|
12015
|
改行为善
|
改
|
gǎi xíng wéi shàn
|
改变不良行为,诚心向善。
|
汉·荀悦《汉纪·文帝纪下》:“天子悲怜其意,遂下令曰:‘夫训导不纯,而愚民陷焉。或欲改行为善,其道无 汉·荀悦《汉纪·文帝纪下》:“天子悲怜其意,遂下令曰:‘夫训导不纯,而愚民陷焉。或欲改行为善,其道无由也。’”...
|
GXWS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改行迁善
|
|
./M245MA==.html
|
gai xing wei shan
|
|
12016
|
改行自新
|
改
|
gǎi xíng zì xīn
|
改变行为,重新做人。
|
《汉书·东平思王刘宇传》:“今闻王改行自新,尊修经术,亲近仁人……朕甚嘉焉。”
|
GXZX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改过自新
|
|
./M245aw==.html
|
gai xing zi xin
|
|
12017
|
改玉改步
|
改
|
gǎi yù gǎi bù
|
见“改步改玉”。
|
章炳麟《革命道德说》:“蒙古不道,宰割诸夏,改玉改步,人无异心。”
|
GYGB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改玉改行、改步改玉
|
|
./M245dQ==.html
|
gai yu gai bu
|
|
12018
|
改张易调
|
改
|
gǎi zhāng yì diào
|
更换琴弦,变换声调。比喻改变方针、做法或态度。
|
《晋书·琅邪悼王焕传》:“正是匡矫末俗,改张易调之时,而犹当竭已罢之人,营无益之事,殚已困之财,修无 《晋书·琅邪悼王焕传》:“正是匡矫末俗,改张易调之时,而犹当竭已罢之人,营无益之事,殚已困之财,修无用之费,此固臣之所不敢安也。”...
|
GZYD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改弦易调、改弦易张
|
|
./M25hZQ==.html
|
gai zhang yi diao
|
|
12019
|
改政移风
|
改
|
gǎi zhèng yí fēng
|
改变风气习俗。
|
《东观汉记·马廖传》:“夫改政移风,必有其本。长安语曰:‘城中好高髻,四方高一尺;城中好广眉,四方且 《东观汉记·马廖传》:“夫改政移风,必有其本。长安语曰:‘城中好高髻,四方高一尺;城中好广眉,四方且半额;城中好广袖,四方用匹帛。’”...
|
GZYF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移风易俗
|
|
./M25hbw==.html
|
gai zheng yi feng
|
|
12020
|
改柱张弦
|
改
|
gǎi zhù zhāng xián
|
改换琴柱,另张琴弦。比喻改革制度或变更方法。
|
明·陈汝元《金莲记·射策》:“玉陛舒奇抱,看琐尾啼饥众纷扰,惟改柱张弦,抡才访道。”
|
GZZX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
|
./M25heQ==.html
|
gai zhu zhang xian
|
|
12333
|
改过从善
|
改
|
gǎi guò cóng shàn
|
改正错误,决心向善。指去恶就善。同“改过迁善”。
|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二七卷:“不知大舅怎生样劝喻,便能改过从善。如此可见好人原容易做的,只在一转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二七卷:“不知大舅怎生样劝喻,便能改过从善。如此可见好人原容易做的,只在一转念耳。”...
|
GGCS
|
一般成语
|
褒义成语
|
改过迁善
|
|
./NmFtMg==.html
|
gai guo cong shan
|
|
12334
|
改过作新
|
改
|
gǎi guò zuò xīn
|
指毫无保留地改正过错。同“改过自新”。
|
元 施惠《幽闺记 会赦更新》:“陀满兴福,父母妻儿都杀戮,逃命潜奔,哨聚山林暂隐身,心阑意卸,天幸遭 元 施惠《幽闺记 会赦更新》:“陀满兴福,父母妻儿都杀戮,逃命潜奔,哨聚山林暂隐身,心阑意卸,天幸遭逢颁大赦,改过作新,作个清平无事人。”...
|
GGZX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改过自新
|
顽固不化
|
./NmFtYw==.html
|
gai guo zuo xin
|
|
12335
|
改换门楣
|
改
|
gǎi huàn mén méi
|
门楣:门框上的横木。改变门第出身,提高家庭的社会地位。
|
明 宋应星《风俗议》:“为士者,日思居官清要,而畎亩庶人,日督其稚顽子弟儒冠儒服,梦想科第,改换门楣 明 宋应星《风俗议》:“为士者,日思居官清要,而畎亩庶人,日督其稚顽子弟儒冠儒服,梦想科第,改换门楣。”...
|
GHMM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改换门闾、改换门庭
|
|
./NmFtbQ==.html
|
gai huan men mei
|
|
12336
|
改节易操
|
改
|
gǎi jié yì cāo
|
改变原来的操行和志向。多指丧失应当坚守的节操;也指去恶为善。同“改操易节”。
|
明 归有光《上王都御史书》:“故以为人之贤不肖有定,而古之知人者,决于一见,而终其身不易。彼有改节易 明 归有光《上王都御史书》:“故以为人之贤不肖有定,而古之知人者,决于一见,而终其身不易。彼有改节易操者,必其始非本性,有矫而为之者。”...
|
GJYC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改操易节
|
|
./NmFtdw==.html
|
gai jie yi cao
|
|
12337
|
改柯易节
|
改
|
gǎi kē yì jié
|
指枝叶凋败。比喻人品蜕变。同“改柯易叶”
|
李盘《与李仲休》:“凡立身行己,利物济人,皆吾本分内事,即使磨蝎终身,必不改柯易节。”
|
GKYJ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改柯易叶
|
|
./NmFuNg==.html
|
gai ke yi jie
|
|
12338
|
改名易姓
|
改
|
gǎi míng yì xìng
|
改换原来的姓名。多指为了隐瞒原来的身分。同“改名换姓”。
|
明 余继登《典故纪闻》卷十三:“其后往往私创庵院,滥将无籍之徒收充,亦有逃军囚匠改名易姓,削发顶冠, 明 余继登《典故纪闻》卷十三:“其后往往私创庵院,滥将无籍之徒收充,亦有逃军囚匠改名易姓,削发顶冠,人莫之识。”...
|
GMYX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变名易姓、更名改姓、改姓更名
|
|
./NmFuZw==.html
|
gai ming yi xing
|
|
12339
|
改途易辙
|
改
|
gǎi tú yì zhé
|
改变行车轨道,另走一条路。比喻改变方向、目标或做法。同“改辙易途”。
|
清 朱之瑜《端亭记》:“勉吾子改途易辙而合同乎世俗,则告朋友不信,将如何而可?”
|
GTYZ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改辙易途
|
|
./NmFucQ==.html
|
gai tu yi zhe
|
|
12340
|
改姓更名
|
改
|
gǎi xìng gēng míng
|
改换原来的姓名。多指为了隐瞒原来的身分。同“改名换姓”。
|
明 无名氏《闹铜台》楔子:“则今日辞别尊兄疾去忙,改姓更名离水乡。”
|
GXGM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改名易姓
|
|
./NmFvYQ==.html
|
gai xing geng ming
|
|
12341
|
改辙易途
|
改
|
gǎi zhé yì tú
|
改变行车轨道,另走一条路。比喻改变方向、目标或做法。
|
宋 杨夔《复宫阙后上执政书》:“前车已覆,后车岂可蹑而行之,固当改辙易途,以取其不倾不蹶。”
|
GZYT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改途易辙
|
|
./NmFvaw==.html
|
gai zhe yi tu
|
|
12457
|
改容更貌
|
改
|
gǎi róng gēng mào
|
改:改换;容:神色;更:更改;貌:相貌。指变了神色或模样
|
战国·宋·庄周《庄子·德充符》:“‘吾与夫子游十九年,而未尝知吾兀者也。今子与我游于形骸之内,而子学 战国·宋·庄周《庄子·德充符》:“‘吾与夫子游十九年,而未尝知吾兀者也。今子与我游于形骸之内,而子学我于形骸之外,不亦过乎?’子产蹴然改容更貌,曰:‘子无乃称。’”...
|
GRGM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改容易貌
|
|
./N3VzYQ==.html
|
gai rong geng mao
|
|
12644
|
改容易貌
|
改
|
gǎi róng yì mào
|
改、易:改变;容、貌:神色、相貌。变了神色或模样。
|
《庄子·德充符》:“‘吾与夫子游十九年,而未尝知吾兀者也。今子与我游于形骸之内,而子索我于形骸之外, 《庄子·德充符》:“‘吾与夫子游十九年,而未尝知吾兀者也。今子与我游于形骸之内,而子索我于形骸之外,不亦过乎?’子产蹴然改容更貌,曰:‘子无乃称。’”...
|
GRYM
|
生僻成语
|
中性成语
|
改容更貌
|
|
./MTNnMA==.html
|
gai rong yi mao
|
|
12650
|
改过不吝
|
改
|
gǎi guò bù lìn
|
吝:可惜。改正错误态度坚决,不犹豫。
|
《尚书·仲虺之诰》:“改过不吝。” 唐·陆贽《奉天论延访朝臣表》:“述汤之所以王,则曰:‘用人惟己 《尚书·仲虺之诰》:“改过不吝。” 唐·陆贽《奉天论延访朝臣表》:“述汤之所以王,则曰:‘用人惟己改过不吝。’言能纳谏也。”...
|
GGBL
|
生僻成语
|
中性成语
|
|
死不悔改
|
./MTN2aw==.html
|
gai guo bu lin
|
|
12651
|
改步改玉
|
改
|
gǎi bù gǎi yù
|
步:古代祭祀时祭者与尸相距的步数,以地位排列。改变步数,改换玉饰。指死者身份改变,安葬礼数也应变更。
|
左丘明《左传 定公五年》:“季平子行东野,还,未至。丙申,卒于房。阳虎将以玙璠敛,仲梁怀弗与,曰:‘ 左丘明《左传 定公五年》:“季平子行东野,还,未至。丙申,卒于房。阳虎将以玙璠敛,仲梁怀弗与,曰:‘改步改玉。’”...
|
GBGY
|
生僻成语
|
中性成语
|
改玉改步、改玉改行、改朝换代
|
|
./MTN3ZQ==.html
|
gai bu gai yu
|
|
12654
|
改头换尾
|
改
|
gǎi tóu huàn wěi
|
指改变原来的面目。比喻只作形式上的变动,而实质内容不变。
|
唐·彦惾《唐护法沙门法琳别传》下卷:“增加卷轴,添足篇章,依傍佛经,改头换尾。”
|
GTHW
|
生僻成语
|
中性成语
|
改头换面
|
|
./MTQxeQ==.html
|
gai tou huan wei
|
|
12703
|
改俗迁风
|
改
|
gǎi sú qiān fēng
|
迁:改。改变风俗习气。
|
《梁书·何胤传》:“兼以世道浇暮,争诈繁起,改俗迁风,良有未易。”
|
GSQF
|
生僻成语
|
中性成语
|
移风易俗
|
|
./MTV2OA==.html
|
gai su qian feng
|
|
23302
|
收回成命
|
收
|
shōu huí chéng mìng
|
取消已公布的命令或决定。
|
宋 郑兴裔《辞知庐州表》:“恭望皇帝陛下察臣之诚,鉴臣之拙,收回成命。”
|
SHCM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
说一不二
|
./MjU2dw==.html
|
shou hui cheng ming
|
|
23827
|
收之桑榆
|
收
|
shōu zhī sāng yú
|
《后汉书 冯异传》:“始虽垂翅回溪,终能奋翼黾池,可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谓初虽有失,而终得补偿。 《后汉书 冯异传》:“始虽垂翅回溪,终能奋翼黾池,可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谓初虽有失,而终得补偿。后以“收之桑榆”谓事犹未晚,尚可补救。...
|
《后汉书·冯异传》:“始虽垂翅回溪,终能奋翼黾池,可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
SZSY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亡羊补牢
|
|
./NTAxbw==.html
|
shou zhi sang yu
|
|
23976
|
收买人心
|
收
|
shōu mǎi rén xīn
|
指用金钱、感情等笼络人心
|
清·李百川《绿野仙踪》第31回:“他也知道收买民心,开仓赈济,并恤被兵之家,四县亦如此行事。”
|
SMRX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笼络人心
|
|
./NnJnNg==.html
|
shou mai ren xin
|
|
24067
|
收兵回营
|
收
|
shōu bīng huí yíng
|
营:军队驻扎的地方。召集正在作战或值勤的士兵返回军营。指停止某项工作或活动,把人员召集回来
|
清·钱彩《说岳全传》第47回:“二人大战三百余合,不分胜负,看看天色已晚,各自收兵回营。”
|
SBHY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鸣金收兵
|
|
./N2luMg==.html
|
shou bing hui ying
|
|
20253
|
支离破碎
|
支
|
zhī lí pò suì
|
支离:分散。形容散乱不整;残缺不全。
|
元 许谦《白云集》:“近代以文辞取士,而不考其实,惟务雕镌镂刻,破碎支离,波淫邪遁之辞,靡所不至。”
|
ZLPS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七零八落、四分五裂、一鳞半爪
|
浑然一体、完美无缺、金瓯无缺
|
./MnRrZQ==.html
|
zhi li po sui
|
|
20279
|
支吾其词
|
支
|
zhī wú qí cí
|
言辞躲躲闪闪;搪塞应付(支吾:言词不清)。
|
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28回:“这句话不便向时筱仁说明,只得支吾其词道。”
|
ZWQC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含糊其词、闪烁其词、吞吞吐吐
|
一针见血、一语道破、开门见山
|
./MnUxbQ==.html
|
zhi wu qi ci
|
|
20689
|
支支吾吾
|
支
|
zhī zhī wú wú
|
亦作“支支梧梧”。谓说话吞吞吐吐,含混躲闪。
|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五回:“我既这等苦苦相问,你自然就该侃侃而谈,怎么问了半日,你一味的吞吞吐吐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五回:“我既这等苦苦相问,你自然就该侃侃而谈,怎么问了半日,你一味的吞吞吐吐,支支吾吾?”...
|
ZZWW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支吾其词
|
清清楚楚
|
./NjF5eQ==.html
|
zhi zhi wu wu
|
|
21204
|
支床迭屋
|
支
|
zhī chuáng dié wū
|
犹迭床架屋。喻重复。
|
|
ZCDW
|
一般成语
|
|
|
|
./NjBtbQ==.html
|
zhi chuang die wu
|
|
21538
|
支床叠屋
|
支
|
zhī chuáng dié wū
|
犹叠床架屋。喻重复。
|
梁启超《中国之旧史》:“其《通志 二十略》,以论断为主,以记述为辅,实为中国史界放一光明也。惜其为太 梁启超《中国之旧史》:“其《通志 二十略》,以论断为主,以记述为辅,实为中国史界放一光明也。惜其为太史公范围所困,以纪传十之七、八,填塞全书,支床叠屋,为大体玷。”...
|
ZCDW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叠床架屋
|
|
./Nm12Zw==.html
|
zhi chuang die wu
|
|
21608
|
支吾其辞
|
支
|
zhī wū qí cí
|
支吾:言辞不清。指言语含糊,搪塞应付,不肯爽快地道出实情
|
叶圣陶《秋》:“她心里固然不舒服,脸上却不好意思发作,便支吾其辞说忘了。”
|
ZWQC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支吾其词
|
开门见山
|
./NnpkNg==.html
|
zhi wu qi ci
|
|
16381
|
攫为己有
|
攫
|
jué wéi jǐ yǒu
|
攫:夺取。有强行手段夺取别人的东西,占为己有。
|
《列子 说符》:“因攫其金而去。”
|
JWJY
|
一般成语
|
贬义成语
|
据为己有
|
|
./NDM5eQ==.html
|
jue wei ji you
|
|
7263
|
攧扑不破
|
攧
|
diān pū bù pò
|
无论怎样摔打都不破。比喻道理正确,推翻不了。
|
|
DPBP
|
一般成语
|
|
|
|
./M2ZmMg==.html
|
dian pu bu po
|
|
10427
|
攞袖揎拳
|
攞
|
luǒ xiù xuān quán
|
挽起袖子,露出拳头,准备动武
|
元 无名氏《碧桃花》第三折:“一个个气昂昂性儿不善,他每都叫吼吼攞袖揎拳。”
|
LXXQ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揎拳攞袖
|
|
./ZDY2.html
|
luo xiu xuan quan
|
|
19714
|
攘肌及骨
|
攘
|
rǎng jī jí gǔ
|
比喻侵及腹地。
|
汉·扬雄《法言·重黎》:“是以四疆之内,各以其力来侵,攘肌及骨,而赧独何以制秦乎?”
|
RJJG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
|
./NHFmYQ==.html
|
rang ji ji gu
|
|
19715
|
攘权夺利
|
攘
|
rǎng quán duó lì
|
犹言争权夺利。
|
白蕉《袁世凯与中华民国》:“坐是抢攘月余,势成坐困,老师匮财,攘权夺利,凡种种不良之现象,皆缘是以生 白蕉《袁世凯与中华民国》:“坐是抢攘月余,势成坐困,老师匮财,攘权夺利,凡种种不良之现象,皆缘是以生。”...
|
RQDL
|
一般成语
|
贬义成语
|
争权夺利
|
明哲保身
|
./NHFmdQ==.html
|
rang quan duo li
|
|
19716
|
攘攘熙熙
|
攘
|
rǎng rǎng xī xī
|
喧嚷纷杂貌。
|
《三元里抗英社学史料·太和市联升社学序》:“果然蜂趋蚁附,攘攘熙熙,诚不出神灵所料者矣。”
|
RRXX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熙熙攘攘
|
|
./NHFnNA==.html
|
rang rang xi xi
|
|
19717
|
攘人之美
|
攘
|
rǎng rén zhī měi
|
攘:窃取、夺取。夺取别人的好处。形容窃取他人的利益和好处。
|
|
RRZM
|
一般成语
|
|
|
|
./NHFnZQ==.html
|
rang ren zhi mei
|
|
19900
|
攘臂一呼
|
攘
|
rǎng bì yī hū
|
攘:挥动。挥动手臂呼喊(多用在号召)。
|
汉 李陵《答苏武书》:“然陵振臂一呼,创病皆起。”
|
RBYH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振臂一呼
|
|
./NmY4cQ==.html
|
rang bi yi hu
|
|
20007
|
攘袂切齿
|
攘
|
rǎng mèi qiè chǐ
|
攘袂:捋起衣袖;切齿:咬紧牙齿。形容十分愤怒或激动的样子
|
宋·秦观《进策·边防》:“吏士攘袂切齿,皆欲犁其庭而扫其闾。”
|
RMQC
|
一般成语
|
贬义成语
|
|
|
./OTh5ZQ==.html
|
rang mei qie chi
|
|
20028
|
攘来熙往
|
攘
|
rǎng lái xī wǎng
|
形容人来人往,非常热闹拥挤。
|
《史记·货殖列传》:“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
RLXW
|
生僻成语
|
中性成语
|
攘往熙来
|
|
./MjA1OA==.html
|
rang lai xi wa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