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012
|
水泼不进
|
水
|
shuǐ pō bù jìn
|
形容十分严密。比喻一个人不接受意见或者一个单位拒绝和外界来往
|
清·唐芸洲《七剑十三侠》第16回:“说着运动双戟,正是战锋如刺,水泼不进。”
|
SPBJ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固若金汤、紧密无间
|
|
./NzJnaw==.html
|
shui po bu jin
|
|
24013
|
水牛过河
|
水
|
shuǐ niú guò hé
|
指出露头角,出头露面
|
|
SNGH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
|
./NzJndQ==.html
|
shui niu guo he
|
|
24014
|
水磨功夫
|
水
|
shuǐ mó gōng fū
|
掺水细磨。比喻周密细致的工夫
|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15卷:“须用些水磨功夫撩拨他,不怕不上我的钩儿。”
|
SMGF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水磨工夫
|
操之过急
|
./NzJoZQ==.html
|
shui mo gong fu
|
|
24015
|
水满则溢
|
水
|
shuǐ mǎn zé yì
|
溢:水满外流。水满了就会流出来。比喻事物发展到极端就向相反方面变化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13回:“你如何连两句俗话也不晓得?常言道:‘月满则亏,水满则溢。’”
|
SMZY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月满则亏、器满则盈
|
|
./NzJobw==.html
|
shui man ze yi
|
|
24016
|
水波不兴
|
水
|
shuǐ bō bù xīng
|
没有涟漪和波纹。形容十分平静
|
宋·苏轼《前赤壁赋》:“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
SBBX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风平浪静
|
波澜壮阔
|
./NzJqdw==.html
|
shui bo bu xing
|
|
24269
|
水软山温
|
水
|
shuǐ ruǎn shān wēn
|
形容景色幽雅。
|
|
SRSW
|
一般成语
|
|
|
|
./MjVmaQ==.html
|
shui ruan shan wen
|
|
24274
|
水火兵虫
|
水
|
shuǐ huǒ bīng chóng
|
指使古书遭受损毁的四种灾害:水灾、火灾、战乱和书蠹。也泛指各种天灾人祸。
|
鲁迅《且介亭杂文·病后杂谈之余》:“今人标点古书而古书亡,因为他们乱点一通,佛头着粪:这是古书的水火 鲁迅《且介亭杂文·病后杂谈之余》:“今人标点古书而古书亡,因为他们乱点一通,佛头着粪:这是古书的水火兵虫以外的三大厄。”...
|
SHBC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天灾人祸
|
|
./MjV4dQ==.html
|
shui huo bing chong
|
|
24275
|
水过鸭背
|
水
|
shuǐ guò yā bèi
|
比喻事过之后没有留下一点痕迹。
|
|
SGYB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
|
./MjZlaQ==.html
|
shui guo ya bei
|
|
24296
|
水落归槽
|
水
|
shuǐ luò guī cáo
|
四溢的洪水流入了河槽。比喻一心惦记着的事有了着落。
|
清·李宝嘉《中国现在记》第十回:“转眼就是腊月,水落归槽,河工也就合龙。”
|
SLGC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水落归漕
|
|
./MmEwaQ==.html
|
shui luo gui cao
|
|
16412
|
气宇轩昂
|
气
|
qì yǔ xuān áng
|
气宇:气魄;轩昂:精神饱满;气度不凡的样子。形容精神饱满;气概不凡。
|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生得丰姿潇洒,气宇轩昂,飘飘有出尘之表。”
|
QYXA
|
常用成语
|
褒义成语
|
精神抖擞、英姿焕发
|
没精打采、垂头丧气、唯唯诺诺
|
./MXRnNA==.html
|
qi yu xuan ang
|
|
16474
|
气贯长虹
|
气
|
qì guàn cháng hóng
|
气:气概;精神。形容气势壮盛;简直可以贯穿长虹。
|
明 冯梦龙《喻世明言》:“于维巨卿,气贯虹霓,义高云汉。”
|
QGCH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气吞山河、气势磅礴
|
气息奄奄
|
./MXZ2Mg==.html
|
qi guan chang hong
|
|
16475
|
气焰熏天
|
气
|
qì yàn xūn tiān
|
气焰:气势。形容盛气凌人,十分傲慢。
|
《群音类选 》:“独不见气焰熏天谁敢当。”
|
QYXT
|
常用成语
|
贬义成语
|
气焰嚣张
|
|
./MXZ2Yw==.html
|
qi yan xun tian
|
|
16477
|
气象万千
|
气
|
qì xiàng wàn qiān
|
气象:景象;万千:泛指极多。形容景象或事物壮丽而多变化。
|
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浩浩荡荡,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
QXWQ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波澜壮阔、云蒸霞蔚
|
百孔千疮、每况愈下、一成不变
|
./MXZ3Ng==.html
|
qi xiang wan qian
|
|
16498
|
气喘吁吁
|
气
|
qì chuǎn xū xū
|
吁吁:喘气的声音。形容呼吸急促;喘气不止。
|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李勉向一条板凳上坐下,觉得气喘吁吁。”
|
QCXX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气喘如牛、气急败坏
|
心平气和、悠然自得
|
./MXdmdw==.html
|
qi chuan xu xu
|
|
16533
|
气冲牛斗
|
气
|
qì chōng niú dǒu
|
牛:牵牛星;斗:北斗星;指天空。原指宝剑的光气射入天际。形容气势极盛;直冲星空。有时也指怒气极盛。
|
唐 杨炯《杜袁卅墓志铭》:“宝剑之沉,夜气冲于牛斗。”
|
QCND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怒发冲冠、气贯长虹
|
低声下气
|
./MXg2dQ==.html
|
qi chong niu dou
|
|
16558
|
气急败坏
|
气
|
qì jí bài huài
|
上气不接下气;狼狈不堪;慌张失措的样子。形容羞怒、狼狈的样子。
|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五回:“只见数个小喽罗气急败坏,走到山寨里叫道:‘苦也!苦也!’”
|
QJBH
|
常用成语
|
贬义成语
|
恼羞成怒、暴跳如雷
|
平心静气、心平气和
|
./MXhqdw==.html
|
qi ji bai huai
|
|
16562
|
气息奄奄
|
气
|
qì xī yǎn yǎn
|
气息:呼吸时出入的气;奄奄:呼吸微弱的样子。形容呼吸微弱;快要断气的样子。也比喻事物衰败没落;即将灭 气息:呼吸时出入的气;奄奄:呼吸微弱的样子。形容呼吸微弱;快要断气的样子。也比喻事物衰败没落;即将灭亡。...
|
晋 李密《陈情表》:“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
QXYY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奄奄一息、苟延残喘
|
生龙活虎、生气勃勃
|
./MXhsaw==.html
|
qi xi yan yan
|
|
16563
|
气吞山河
|
气
|
qì tūn shān hé
|
气势可以吞掉高山和大河。形容气势、气魄很大。
|
元 金仁杰《追韩信》第二折:“背楚投江,气吞山河,知音未遇,弹琴空歌。”
|
QTSH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气冲牛斗、气壮山河
|
气息奄奄
|
./MXhtbw==.html
|
qi tun shan he
|
|
16595
|
气壮山河
|
气
|
qì zhuàng shān hé
|
气:气概;壮:雄壮;宏伟。形容气势之大;比山河还要雄壮。
|
唐 张说《孔补阙集市》:“族高辰象,气壮山河,神作铜钩,天开金印。”
|
QZSH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气冲霄汉、气势磅礴
|
气息奄奄、奄奄一息
|
./MXk2ZQ==.html
|
qi zhuang shan he
|
|
16604
|
气势磅礴
|
气
|
qì shì páng bó
|
磅礴:广大无边的样子。形容气势雄伟。
|
宋 文天祥《文山集 指南后录 正气歌》第14卷:“是气所磅礴,凛冽万古存。”
|
QSPB
|
常用成语
|
褒义成语
|
气吞山河、气贯长虹
|
有气无力
|
./MXlhdQ==.html
|
qi shi pang bo
|
|
16687
|
气味相投
|
气
|
qì wèi xiāng tóu
|
气味:意指思想或志趣;投:合得来。指人思想作风相同;彼此很合得来。
|
宋 葛长庚《水调歌头》:“天下云游客,气味偶相投。暂时相聚,忽然云散水空流。”
|
QWXT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情投意合、志同道合
|
格格不入、针锋相对
|
./MjBibQ==.html
|
qi wei xiang tou
|
|
16730
|
气喘如牛
|
气
|
qì chuǎn rú niú
|
形容大声喘气的模样。
|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三十九回:“脸是喝了个漆紫,连乐带忙,一头说着,只张着嘴,气喘如牛的拿了条大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三十九回:“脸是喝了个漆紫,连乐带忙,一头说着,只张着嘴,气喘如牛的拿了条大手巾擦那脑门子上的汗。”...
|
QCRN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气喘吁吁
|
|
./NGsxaw==.html
|
qi chuan ru niu
|
|
16750
|
气势汹汹
|
气
|
qì shì xiōng xiōng
|
汹汹:声势盛大的样子。气势很盛的样子。形容气势凶猛。
|
先秦 荀况《荀子 天论》:“君子不为小人之汹汹也辍行。”
|
QSXX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气焰嚣张、其势汹汹
|
心平气和、和蔼可亲
|
./NGt3bw==.html
|
qi shi xiong xiong
|
|
16761
|
气焰嚣张
|
气
|
qì yàn xiāo zhāng
|
嚣张:猖獗的样子。形容人威势逼人;猖狂放肆。
|
《手术台就是阵地》:“气焰嚣张的日寇刚到齐会镇,就挨了当头一棒,被我等消灭了五百多人。”
|
QYXZ
|
常用成语
|
贬义成语
|
肆无忌惮
|
心平气和
|
./NGw5cQ==.html
|
qi yan xiao zhang
|
|
16762
|
气壮如牛
|
气
|
qì zhuàng rú niú
|
气很盛;但使人觉得笨拙。
|
刘玉民《骚动之秋》第十章:“‘我园艺场是书记的十大台柱子之一!’他会气壮如牛地告诉你。”
|
QZRN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色厉内荏、装腔作势
|
胆小如鼠、死气沉沉
|
./NGxmaw==.html
|
qi zhuang ru niu
|
|
16919
|
气宇不凡
|
气
|
qì yǔ bù fán
|
气:气质;气宇:仪表。气质和风度不同一般
|
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22回:“圣上见他有三旬以内年纪,气宇不凡,举止合宜。”
|
QYBF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气度不凡
|
|
./NzMzbQ==.html
|
qi yu bu fan
|
|
16920
|
气压山河
|
气
|
qì yā shān hé
|
气:气势。气势宏大,可以压倒山河
|
元·王实甫《丽春堂》第一折:“可正是气压山河百二雄……”
|
QYSH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气盖山河
|
|
./NzM0cQ==.html
|
qi ya shan he
|
|
16921
|
气象一新
|
气
|
qì xiàng yī xīn
|
形容出现崭新的面貌,显得很光彩
|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24卷:“忽然看见三官气象一新,唬了一跳,飞风报与老鸨。”
|
QXYX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焕然一新、面貌一新
|
|
./NzM1MA==.html
|
qi xiang yi xin
|
|
16922
|
气数已尽
|
气
|
qì shù yǐ jìn
|
气数:命运。形容人已生命垂危,即将死亡或没有生命力
|
聂绀弩《论》:“作恶多端,残害人民的是‘气数已尽’的旧势力。”
|
QSYJ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气数已衰
|
|
./NzM2eQ==.html
|
qi shu yi jin
|
|
16923
|
气度不凡
|
气
|
qì dù bù fán
|
气:气质。气质和风度不同一般
|
王朔《空中小姐》:“我那时的确也有些气度不凡。”
|
QDBF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气宇不凡
|
相貌平平、貌不惊人
|
./NzNhMA==.html
|
qi du bu fan
|
|
16924
|
气傲心高
|
气
|
qì ào xīn gāo
|
傲:骄傲,轻慢。志气十分高傲
|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22卷:“自家想着当年的事,还有些气傲心高。”
|
QAXG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心高气傲
|
|
./NzNhdQ==.html
|
qi ao xin gao
|
|
17116
|
气冲斗牛
|
气
|
qì chōng dòu niú
|
牛:牵牛星。斗:北斗星。指天空。原指宝剑的光气射入天际。后指气势很盛。亦作“气冲牛斗”。
|
唐·崔融《咏宝剑》:“匣气冲牛斗,山形转辘轳。”宋·岳飞《题青泥赤壁》诗:“雄气堂堂贯斗牛,誓将真节 唐·崔融《咏宝剑》:“匣气冲牛斗,山形转辘轳。”宋·岳飞《题青泥赤壁》诗:“雄气堂堂贯斗牛,誓将真节报君仇。”...
|
QCDN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气冲牛斗
|
|
./NGp6Yw==.html
|
qi chong dou niu
|
|
17124
|
气得志满
|
气
|
qì dé zhì mǎn
|
形容春风得意,心满意足的样子。
|
唐·韩愈《荆潭唱和诗序》:“是故文章之作,恒发于羁旅草野,至若王公贵人,气得志满,非性能而好之则不暇 唐·韩愈《荆潭唱和诗序》:“是故文章之作,恒发于羁旅草野,至若王公贵人,气得志满,非性能而好之则不暇以为。”...
|
QDZM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
|
./NGs0Mg==.html
|
qi de zhi man
|
|
17127
|
气断声吞
|
气
|
qì duàn shēng tūn
|
气出不来,话说不出。形容极度忧伤失望。
|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促织》:“成顾蟋蟀笼虚,则气断声吞,亦不复以儿为念。”
|
QDST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
|
./NGs1Ng==.html
|
qi duan sheng tun
|
|
17130
|
气愤填膺
|
气
|
qì fèn tián yīng
|
膺:胸。形容愤怒之情充满胸中。亦作“愤气填膺”、“愤气填胸”、“激愤填膺”。
|
|
QFTY
|
一般成语
|
|
|
|
./NGs2aw==.html
|
qi fen tian ying
|
|
17144
|
气急败丧
|
气
|
qì jí bài sàng
|
同“气急败坏”。
|
茅盾《子夜》十五:“桂长林脸上挂了彩,气急败丧地跑来。”
|
QJBS
|
一般成语
|
贬义成语
|
气急败坏
|
心平气和
|
./NGtkaQ==.html
|
qi ji bai sang
|
|
17148
|
气骄志满
|
气
|
qì jiāo zhì mǎn
|
见“气充志骄”。
|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29回:“就未免气骄志满,一天一天的放荡恣纵起来。”
|
QJZM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气充志骄、气满志骄
|
|
./NGtldw==.html
|
qi jiao zhi man
|
|
17161
|
气满志得
|
气
|
qì mǎn zhì dé
|
谓志愿实现,心满意足。
|
|
QMZD
|
一般成语
|
|
|
|
./NGttNA==.html
|
qi man zhi de
|
|
17162
|
气满志骄
|
气
|
qì mǎn zhì jiāo
|
见“气充志骄”。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86回:“他打了俺三个大郡,气满志骄,必然想着幽州。”
|
QMZJ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气充志骄、气骄志满
|
|
./NGttZQ==.html
|
qi man zhi jiao
|
|
17181
|
气忍声吞
|
气
|
qì rěn shēng tūn
|
受了气而勉强忍耐,不说什么话。形容窝囊。
|
元·张国宾《合汗衫》第一折:“他一世儿为人,半世儿孤贫,气忍声吞,何日酬恩。”
|
QRST
|
一般成语
|
贬义成语
|
忍气吞声
|
|
./NGt1Zw==.html
|
qi ren sheng tun
|
|
17195
|
气吞虹蜺
|
气
|
qì tūn hóng yī
|
犹气吞山河。形容气魄宏大。
|
|
QTHY
|
一般成语
|
|
|
|
./NGwwaw==.html
|
qi tun hong yi
|
|
17196
|
气吞湖海
|
气
|
qì tūn hú hǎi
|
犹气吞山河。
|
清·查慎行《送田间先生归桐城兼寄高丹植明府》诗:“气吞湖海豪犹昔,老阅沧桑骨已仙。”
|
QTHH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气吞山河
|
|
./NGwwdQ==.html
|
qi tun hu hai
|
|
17197
|
气吞宇宙
|
气
|
qì tūn yǔ zhòu
|
犹气吞山河。
|
《旧五代史·唐书·李袭吉传》:“李太原喘喘余息,犹气吞宇宙,可诟骂之。”
|
QTYZ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气吞万里
|
|
./NGwxNA==.html
|
qi tun yu zhou
|
|
17210
|
气消胆夺
|
气
|
qì xiāo dǎn duó
|
形容畏惧到极点。
|
《南史·贼臣传·侯景》:“初,景之围台城,援军三十万,兵士望青袍则气消胆夺。”
|
QXDD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
气冲牛斗
|
./NGw1dQ==.html
|
qi xiao dan duo
|
|
17216
|
气血方刚
|
气
|
qì xuè fāng gāng
|
犹血气方刚。谓精力正值旺盛。
|
元·郑光祖《伊尹耕莘》第一折:“莫张慌,等的他那气血方刚,那其间着志求贤将师道访,习练的才高智广,文 元·郑光祖《伊尹耕莘》第一折:“莫张慌,等的他那气血方刚,那其间着志求贤将师道访,习练的才高智广,文强武壮。”...
|
QXFG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血气方刚、血气方盛、血气方壮
|
|
./NGw4Yw==.html
|
qi xue fang gang
|
|
17220
|
气义相投
|
气
|
qì yì xiāng tóu
|
谓志趣、情谊互相投合。
|
金·王若虚《林下四友赞》:“吾四人者,臭味相似而气义相投也,故不结而合,既合而欢。”
|
QYXT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气谊相投
|
|
./NGxhdQ==.html
|
qi yi xiang tou
|
|
17221
|
气谊相投
|
气
|
qì yì xiāng tóu
|
见“气义相投”。
|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11回:“太史慈……与孔融亲非骨肉,比非乡党,特以气谊相投,有分忧共患之意。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11回:“太史慈……与孔融亲非骨肉,比非乡党,特以气谊相投,有分忧共患之意。”...
|
QYXT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气义相投
|
|
./NGxiNA==.html
|
qi yi xiang tou
|
|
17231
|
气壮胆粗
|
气
|
qì zhuàng dǎn cū
|
气势壮、胆量大。形容无所畏惧。
|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26回:“她的那点聪明根本不在何玉凤之下,况又受了公婆的许多锦囊妙计,此时转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26回:“她的那点聪明根本不在何玉凤之下,况又受了公婆的许多锦囊妙计,此时转比何玉凤来的气壮胆粗。”...
|
QZDC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胆大气粗
|
|
./NGxlcQ==.html
|
qi zhuang dan cu
|
|
17232
|
气壮河山
|
气
|
qì zhuàng hé shān
|
同“气壮山河”。
|
唐·张说《序》:“族高辰象,气壮河山,神作铜钩,天开金印。”
|
QZHS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气壮山河
|
|
./NGxmMA==.html
|
qi zhuang he shan
|
|
17233
|
气壮理直
|
气
|
qì zhuàng lǐ zhí
|
谓理由充分,说话有气势。
|
义侠《为滇越铁路告成警告全滇》:“法人无端废约于先,吾滇人要求废约于后,气壮理直,谅法人不复狡焉思逞 义侠《为滇越铁路告成警告全滇》:“法人无端废约于先,吾滇人要求废约于后,气壮理直,谅法人不复狡焉思逞。”...
|
QZLZ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理直气壮
|
理屈词穷
|
./NGxmYQ==.html
|
qi zhuang li zh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