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443
|
血肉模糊
|
血
|
xuè ròu mó hu
|
血流肉烂,无法辨认器官肢体。形容死亡或受伤的惨状。
|
冯玉祥《我的生活》第24章:“弟兄们让不开路,被火车碾的断腰折骨,血肉模糊。”
|
XRMH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
|
./Nms2OA==.html
|
xue rou mo hu
|
|
18444
|
血性男儿
|
血
|
xuè xìng nán ér
|
指刚强正直,勇敢热情的男子汉。
|
明 名教中人《好逑传》第六回:“你小姐乃是闺阁中的须眉男子,我铁挺生也是个血性男儿。”
|
XXNE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
|
./Nms2aQ==.html
|
xue xing nan er
|
|
18445
|
血战到底
|
血
|
xuè zhàn dào dǐ
|
血战:非常激烈地拼死地战斗。指激烈战斗到最后时刻。
|
唐 杜甫《送灵州李判官》诗:“血战乾坤赤,氛迷日月黄。”
|
XZDD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
|
./Nms2cw==.html
|
xue zhan dao di
|
|
18498
|
血气方盛
|
血
|
xuè qì fāng shèng
|
血气:精力;方:正。形容年青人精力正旺盛
|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杨终传》:“黄门郎年幼,血气方盛,既无长君退让之风,而要结轻狡无行之客。”
|
XQFS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血气方刚、气血方刚、血气方壮
|
老态龙钟、暮气沉沉
|
./N2dzZQ==.html
|
xue qi fang sheng
|
|
18499
|
血脉相通
|
血
|
xuè mài xiāng tōng
|
血脉:血统。指有血缘亲属关系。比喻关系极为亲密
|
唐·卢氏《逸史·治针道士》:“人血脉相通如江河,针灸在思其要津。”
|
XMXT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血脉相连
|
|
./N2dzbw==.html
|
xue mai xiang tong
|
|
18500
|
血风肉雨
|
血
|
xuè fēng ròu yǔ
|
形容剧烈残酷的屠杀或性格刚强
|
梁启超《论权利思想》:“试一读欧美诸国法律发达史,如立宪政,废奴隶……等诸大法律,何一不自血风肉雨中 梁启超《论权利思想》:“试一读欧美诸国法律发达史,如立宪政,废奴隶……等诸大法律,何一不自血风肉雨中熏沐而来。”...
|
XFRY
|
常用成语
|
贬义成语
|
血雨腥风
|
|
./N2d1dw==.html
|
xue feng rou yu
|
|
19152
|
血肉相联
|
血
|
xuè ròu xiāng lián
|
联:关联。像血和肉一样相互联系着。比喻关系十分密切,不可分离
|
毛泽东《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成为伟大中华民族的一部分和这个民族血肉相联的共产党员,离开 毛泽东《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成为伟大中华民族的一部分和这个民族血肉相联的共产党员,离开中国特点来谈马克思主义,只是抽象的空洞的马克思主义。”...
|
XRXL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血肉相连
|
|
./N2dyYQ==.html
|
xue rou xiang lian
|
|
19153
|
血肉淋漓
|
血
|
xuè ròu lín lí
|
淋漓:沾湿或流滴的样子。形容血肉流滴的惨相
|
宋·洪迈《夷坚甲志·髙俊入冥》:“狱卒割剔其股文,血肉淋漓,形容枯瘠不类人。”
|
XRLL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血肉横飞
|
|
./N2dyaw==.html
|
xue rou lin li
|
|
19154
|
血气未动
|
血
|
xuè qì wèi dòng
|
血气:血性,指生命;动:变动。形容没有重病
|
春秋·鲁·左丘明《左传·襄公二十一年》:“瘠则甚矣,而血气未动。”
|
XQWD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
|
./N2dydQ==.html
|
xue qi wei dong
|
|
19155
|
血气方壮
|
血
|
xuè qì fāng zhuàng
|
血气:精力;方:正。形容年青人精力正旺盛
|
《新唐书·张嘉贞传》:“昔马周起徒步,谒人主,血气方壮,太宗用之,能尽其才,甫五十而没。”
|
XQFZ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血气方刚、气血方刚、血气方盛
|
老态龙钟、暮气沉沉
|
./N2dzNA==.html
|
xue qi fang zhuang
|
|
19156
|
血流成川
|
血
|
xuè liú chéng chuān
|
形容被杀的人极多
|
清·钱彩《说岳全传》第41回:“打进番营来,如入无人之境,打得尸如山积,血流成川。”
|
XLCC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血流成河、血流成渠
|
|
./N2d0aQ==.html
|
xue liu cheng chuan
|
|
19157
|
血化为碧
|
血
|
xuè huà wéi bì
|
碧:碧玉。人死后血液凝固为碧玉。形容为正义而流的鲜血。比喻人的精诚所至
|
战国·宋·庄周《庄子·外物》:“伍员流于江,苌弘藏其血,三年化为碧。”
|
XHWB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苌弘化碧
|
|
./N2d1Mg==.html
|
xue hua wei bi
|
|
19158
|
血海冤仇
|
血
|
xuè hǎi yuān chóu
|
血海:形容杀人流血很多。形容仇恨极大、极深
|
清·陈天华《狮子吼》:“放着他血海冤仇三百载,鬼混了汉家疆宇十余传。”
|
XHYC
|
一般成语
|
贬义成语
|
血海深仇、深仇大恨
|
|
./N2d1Yw==.html
|
xue hai yuan chou
|
|
19159
|
血海尸山
|
血
|
xuè hǎi shī shān
|
血海:形容杀人很多。血流成海,尸积如山。形容伤亡十分惨重
|
明·无名氏《王马破曹》第二折:“杀的他血海尸山人马亡,似败叶,狂风荡。”
|
XHSS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
|
./N2d1bQ==.html
|
xue hai shi shan
|
|
7002
|
蠹国害民
|
蠹
|
dù guó hài mín
|
蠹:损害。危害国家,残害人民。
|
《京本通俗小说 拗相公》:“阴司以儿父久居高位,不思行善,专一任性执拗,行青苗等新法,蠹国害民,怨气 《京本通俗小说 拗相公》:“阴司以儿父久居高位,不思行善,专一任性执拗,行青苗等新法,蠹国害民,怨气腾天。”...
|
DGHM
|
一般成语
|
贬义成语
|
祸国殃民
|
安邦定国
|
./eTVx.html
|
du guo hai min
|
|
7434
|
蠹居棊处
|
蠹
|
dù jū què chǔ
|
蠹居:像蛀虫一样,深居在蛀坏的器物里。棊:同“棋”。像蛀虫一样深居,像棋子一样密布。形容坏人隐蔽很深 蠹居:像蛀虫一样,深居在蛀坏的器物里。棊:同“棋”。像蛀虫一样深居,像棋子一样密布。形容坏人隐蔽很深,散布在各个要害地方。...
|
|
DJQC
|
一般成语
|
|
|
|
./M2hoOA==.html
|
du ju que chu
|
|
7550
|
蠹国残民
|
蠹
|
dù guó cán mín
|
危害国家和人民。同“蠹国害民”。
|
宋 苏轼《张诚一责授左武卫将军制》:“乃者奸言诐行,蠹国残民之状,论者纷然,方议其罪,而悖德隐恶,达 宋 苏轼《张诚一责授左武卫将军制》:“乃者奸言诐行,蠹国残民之状,论者纷然,方议其罪,而悖德隐恶,达于朕听,考实其状,至不忍言。”...
|
DGCM
|
一般成语
|
贬义成语
|
蠹国病民、祸国殃民、蠹国耗民
|
|
./NjltOA==.html
|
du guo can min
|
|
7551
|
蠹国殃民
|
蠹
|
dù guó yāng mín
|
危害国家和人民。同“蠹国害民”。
|
《明史 方从哲传》:“代营榷税,蠹国殃民。”
|
DGYM
|
一般成语
|
贬义成语
|
蠹国病民、蠹国害民
|
|
./Njltcw==.html
|
du guo yang min
|
|
7552
|
蠹政害民
|
蠹
|
dù zhèng hài mín
|
危害国家和人民。同“蠹国害民”。
|
《周书 晋荡公护传》:“凡所委任,皆非其人,兼诸子贪残,僚属纵逸,恃护威势,莫不蠹政害民。”
|
DZHM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蠹政病民、蠹国病民、祸国殃民
|
|
./NjlubQ==.html
|
du zheng hai min
|
|
21703
|
蠢蠢欲动
|
蠢
|
chǔn chǔn yù dòng
|
蠢蠢:爬虫蠕动的样子。形容像虫子一样开始动弹。比喻敌人策划准备进攻;或坏人准备捣乱破坏。
|
南朝 宋 刘敬叔《异苑 句容水脉》:“掘得一黑物,无有首尾,形如数百斛舡,长数十丈,蠢蠢而动。”
|
CCYD
|
常用成语
|
贬义成语
|
跃跃欲试
|
按兵不动
|
./NDlt.html
|
chun chun yu dong
|
|
22277
|
蠢头蠢脑
|
蠢
|
chǔn tóu chǔn nǎo
|
神情、相貌蠢笨痴呆的样子
|
|
CTCN
|
常用成语
|
贬义成语
|
|
|
./OTkxcQ==.html
|
chun tou chun nao
|
|
22278
|
蠢若木鸡
|
蠢
|
chǔn ruò mù jī
|
形容神貌呆笨
|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促织》:“小虫伏不动,蠢若木鸡。”
|
CRMJ
|
常用成语
|
贬义成语
|
呆若木鸡
|
聪明伶俐
|
./OTkyMA==.html
|
chun ruo mu ji
|
|
9856
|
蠡酌管窥
|
蠡
|
lǐ zhuó guǎn kuī
|
用瓢量海水,从竹管里看天。比喻见识浅薄,对事物的观察和了解很片面
|
宋 张君房《云笈七签》第三卷:“蠡酌管窥,一至于此。”
|
LZGK
|
常用成语
|
贬义成语
|
蠡测管窥、孤陋寡闻
|
见多识广
|
./YzRl.html
|
li zhuo guan kui
|
|
14856
|
蠖屈不伸
|
蠖
|
huò qū bù shēn
|
像尺蠖一样弯曲而不能伸展。比喻人不得志
|
清 戴名世《序》:“即诸同学之士亦多食贫作苦,蠖屈不伸。”
|
HQBS
|
生僻成语
|
中性成语
|
怀才不遇
|
|
./OGFj.html
|
huo qu bu shen
|
|
20006
|
蠕蠕而动
|
蠕
|
rú rú ér dòng
|
像虫子似的前后蠕动身体,形容准备慢慢移动的样子
|
毛泽东《论持久战》:“某些亡国论者又将蠕蠕而动,而且难免勾结某些国际成分(英、美、法内部都有这种人, 毛泽东《论持久战》:“某些亡国论者又将蠕蠕而动,而且难免勾结某些国际成分(英、美、法内部都有这种人,特别是英国的上层分子),狼狈为奸。”...
|
RRED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蠢蠢欲动
|
|
./OTh4dQ==.html
|
ru ru er dong
|
|
22337
|
蟾宫折桂
|
蟾
|
chán gōng zhé guì
|
蟾宫:月宫。攀折月宫桂花。科举时代比喻应考得中。
|
《晋书 郤诜传》:“武帝于东堂会送,问诜曰:‘卿自以为如何?’诜对曰:‘臣举贤良封策,为天下第一,犹 《晋书 郤诜传》:“武帝于东堂会送,问诜曰:‘卿自以为如何?’诜对曰:‘臣举贤良封策,为天下第一,犹桂林之一枝,昆山之片玉。’”...
|
CGZG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金榜题名
|
名落孙山
|
./b215.html
|
chan gong zhe gui
|
|
3024
|
蟠龙卧虎
|
蟠
|
pán lóng wò hǔ
|
踞:蹲或坐。像盘曲的蛟龙,像蹲卧的猛虎。形容地势雄伟险要
|
贾芝《颂歌·万丈高楼从地起》:“蟠龙卧虎高山顶,万丈高楼从地起。”
|
PLWH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蟠龙踞虎
|
|
./OTg4aw==.html
|
pan long wo hu
|
|
3025
|
蟠龙踞虎
|
蟠
|
pán lóng jù hǔ
|
踞:蹲或坐。像盘曲的蛟龙,像蹲卧的猛虎。形容地势雄伟险要
|
宋·秦观《游汤泉记》:“是日风曀望建业江山蟠龙踞虎之状,皆依约而得之。”
|
PLJH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龙蟠虎踞、蟠龙卧虎
|
|
./OTg4dQ==.html
|
pan long ju hu
|
|
3260
|
蟠天际地
|
蟠
|
pán tiān jì dì
|
蟠:遍及;际:到。指从天到地无所不在。形容气势博大
|
战国·宋·庄周《庄子·刻意》:“精神四达并流,无所不极,上际于天,下蟠于地。”
|
PTJD
|
生僻成语
|
中性成语
|
极天际地
|
|
./OTg4MA==.html
|
pan tian ji di
|
|
3261
|
蟠木朽株
|
蟠
|
pán mù xiǔ zhū
|
株:树根。盘曲之木,朽烂的根。比喻无用之材
|
唐·骆宾王《上李少常伯启》:“宾王蟠木朽株,散欐贱质,墙面难用,灰心易寒。”
|
PMXZ
|
生僻成语
|
贬义成语
|
槃木朽株
|
|
./OTg4YQ==.html
|
pan mu xiu zhu
|
|
3262
|
蟠根错节
|
蟠
|
pán gēn cuò jié
|
错:交错;节:枝节。树木的根盘屈,枝节交错。比喻事情的艰难复杂
|
清·黄宗羲《赠编修弁玉吴君墓志铭》:“然君以为章句细微,无关重轻,所贵乎学者,必当为世所倚仗,蟠根错 清·黄宗羲《赠编修弁玉吴君墓志铭》:“然君以为章句细微,无关重轻,所贵乎学者,必当为世所倚仗,蟠根错节,取定俄顷。”...
|
PGCJ
|
生僻成语
|
中性成语
|
盘根错节、槃根错节
|
|
./OTg5NA==.html
|
pan gen cuo jie
|
|
3642
|
蟒袍玉带
|
蟒
|
mǎng páo yù dài
|
绣有蟒蛇的长袍,饰有玉石的腰带。指官服,也指传统戏曲中帝王将相的服装。亦作“蟒衣玉带”。
|
明·酉阳野史《续三国演义》第23回:“帝从之,即命该部给蟒袍玉带,图书玺绶,诰命彩段。”
|
MPYD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蟒衣玉带
|
平民百姓
|
./NGRocQ==.html
|
mang pao yu dai
|
|
7726
|
螳臂当车
|
螳
|
táng bì dāng chē
|
螳螂奋举前腿来挡住车子前进;不知道它的力量根本不胜任。比喻自不量力地去做办不到的事;必然失败。
|
先秦 庄周《庄子 人间世》:“汝不知夫螳螂乎,怒其臂以当车辙,不知其不胜任也。”
|
TBDC
|
常用成语
|
贬义成语
|
自不量力、泰山压卵
|
量力而行
|
./MjhnZQ==.html
|
tang bi dang che
|
|
8043
|
螳螂黄雀
|
螳
|
táng láng huáng què
|
比喻目光短浅,只见眼前利益而不顾后患。“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略语。
|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四十三回:“打虎功思悬赏,杀人身被官拿,试看螳螂黄雀,劝君得意休夸。”
|
TLHQ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
|
./Nmhyaw==.html
|
tang lang huang que
|
|
8172
|
螳螂捕蛇
|
螳
|
táng láng bǔ shé
|
形容只要方法得当,敢于斗争,以弱制强
|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螳螂捕蛇》:“则一螳螂据顶上,以刺刀攫其首,攧不可去。久之,蛇竟死。”
|
TLBS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
|
./OTdsaQ==.html
|
tang lang bu she
|
|
8173
|
螳螂捕蝉
|
螳
|
táng láng bǔ chán
|
蝉:知了。螳螂捉蝉,不知潜在危险。比喻目光短浅
|
汉·赵晔《吴越春秋》:“螳螂捕蝉,志在有利,不知黄雀在后啄之。”
|
TLBC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鼠目寸光、急功近利
|
瞻前顾后
|
./OTdscw==.html
|
tang lang bu chan
|
|
8193
|
螳臂挡车
|
螳
|
táng bì dǎng chē
|
比喻自不量力,招致失败。同“螳臂当车”。
|
李一《荆宜施鹤光复记》:“武汉义师之崛起也,以一隅而待北方数省之兵,盖有螳臂挡车之势,危莫甚焉。”
|
TBDC
|
一般成语
|
贬义成语
|
螳臂当车
|
|
./Mnlwbw==.html
|
tang bi dang che
|
|
8194
|
螳臂当辙
|
螳
|
táng bì dāng zhé
|
比喻自不量力,招致失败。同“螳臂当车”。
|
明 蒋一葵《长安客话 斗促织》:“螳臂当辙横,怒蛙致凭轼。”
|
TBDZ
|
一般成语
|
贬义成语
|
螳臂扼辙、螳螂拒辙
|
|
./MnlzcQ==.html
|
tang bi dang zhe
|
|
8514
|
螳螂奋臂
|
螳
|
táng láng fèn bì
|
犹螳臂当车。比喻做力量做不到的事情,必然失败。
|
唐 黄滔《谢试官启》:“将怜其蚌蛤剖胎,只自回旋于皎月;螳螂奋臂无辞殒碎于高车。”
|
TLFB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螳臂挡车
|
|
./NmhyYQ==.html
|
tang lang fen bi
|
|
8515
|
螳螂拒辙
|
螳
|
táng láng jù zhé
|
犹螳臂当车。比喻做力量做不到的事情,必然失败。
|
唐 刘知幾《史通 载文》:“乃其申诰誓,降移檄,便称其智昏菽麦,识昧玄黄,列宅建都若鹪鹩之巢苇,临戎 唐 刘知幾《史通 载文》:“乃其申诰誓,降移檄,便称其智昏菽麦,识昧玄黄,列宅建都若鹪鹩之巢苇,临戎贾勇犹螳臂之拒辙。此所谓厚颜也。”...
|
TLJZ
|
一般成语
|
贬义成语
|
螳臂当车、螳臂当辙
|
|
./NmhydQ==.html
|
tang lang ju zhe
|
|
8709
|
螳臂自雄
|
螳
|
táng bì zì xióng
|
螳螂奋举腿臂想去阻挡车轮。比喻自不量力,狂妄自大
|
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82回:“若螳臂自雄,鹅痴不逊,天兵一下,玉石俱焚。”
|
TBZX
|
一般成语
|
贬义成语
|
|
|
./OTdtMg==.html
|
tang bi zi xiong
|
|
8710
|
螳臂当辕
|
螳
|
táng bì dāng yuán
|
螳臂:螳螂的前腿;当:阻挡;辕:借指车。比喻自不量力做力量做不到的事情,必然失败
|
明·程登吉《幼学琼林》第四卷:“势弱难敌,谓之螳臂当辕;人生易死,乃曰蜉蝣在世。”
|
TBDY
|
一般成语
|
贬义成语
|
螳臂当车
|
|
./OTdtbQ==.html
|
tang bi dang yuan
|
|
9156
|
螳臂扼辙
|
螳
|
táng bì è zhé
|
螳臂:螳螂的前腿;扼:控制;辙:行车的方向。螳螂举起臂来阻止车的前进。比喻自不量力
|
宋·王谠《唐语林·补遗》:“人臣之谬思乱者,乃螳臂扼辙耳。”
|
TBEZ
|
生僻成语
|
贬义成语
|
螳臂当辙、螳臂当车
|
|
./OTdtYw==.html
|
tang bi e zhe
|
|
4198
|
螟蛉之子
|
螟
|
míng líng zhī zǐ
|
螟蛉:绿色小虫,寄生蜂蜾赢常捕捉螟蛉,产卵在它们身体里,卵孵化后就拿螟蛉作食物。比喻义子
|
《诗经·小雅·小宛》:“螟蛉有子,蜾赢负之。”
|
MLZZ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
|
./NnFwaQ==.html
|
ming ling zhi zi
|
|
19520
|
融会贯通
|
融
|
róng huì guàn tōng
|
融会:融合领会;贯通:透彻理解。指把各方面的知识和道理融合贯穿在一起;从而取得对事理全面透彻的理解。
|
宋 朱熹《朱子全书 学三》:“举一而三反,闻一而知十,乃学者用功之深,穷理之熟,然后能融会贯通,以至 宋 朱熹《朱子全书 学三》:“举一而三反,闻一而知十,乃学者用功之深,穷理之熟,然后能融会贯通,以至于此。”...
|
RHGT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举一反三、豁然贯通
|
望文生义、生吞活剥、囫囵吞枣
|
./MjQ1eQ==.html
|
rong hui guan tong
|
|
19580
|
融为一体
|
融
|
róng wéi yī tǐ
|
融合为整体。比喻几种事物关系密切;配合自然;如同一个整体。
|
先秦 管仲《管子 七法》:“有一体之治,故能出号令,明宪法矣。”
|
RWYT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难解难分、如胶似漆
|
方柄圆凿
|
./NHJ6bw==.html
|
rong wei yi ti
|
|
19670
|
融合为一
|
融
|
róng hé wéi yī
|
|
|
RHWY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
|
./OTZwdQ==.html
|
rong he wei yi
|
|
19925
|
融汇贯通
|
融
|
róng huì guàn tōng
|
把各方面的知识和道理融化汇合,得到全面透彻的理解。
|
秦牧《艺海拾贝 独创一格》:“郑板桥学习任何东西,都在继承优秀传统的基础上融汇贯通,发扬创造性。”
|
RHGT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融会贯通、融释贯通
|
|
./NmZvYQ==.html
|
rong hui guan tong
|
|
19926
|
融洽无间
|
融
|
róng qià wú jiàn
|
融合而没有隔阂抵触。
|
瞿秋白《文艺杂著 弟弟的信》:“他的哲学的所谓‘森林哲学’,应当与自然融洽无间的。”
|
RQWJ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亲密无间
|
|
./NmZvdQ==.html
|
rong qia wu jian
|
|
19927
|
融释贯通
|
融
|
róng shì guàn tōng
|
把各方面的知识和道理融化汇合,得到全面透彻的理解。
|
清 戴名世《〈读易质疑〉序》:“世苟有通学古之士,潜心冥会,融释贯通,其于程朱继志述事,能补其所未及 清 戴名世《〈读易质疑〉序》:“世苟有通学古之士,潜心冥会,融释贯通,其于程朱继志述事,能补其所未及,是亦程朱之功臣也。”...
|
RSGT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融会贯通、融液贯通
|
|
./NmZwNA==.html
|
rong shi guan to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