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5310
|
言行若一
|
言
|
yán xíng ruò yī
|
见“言行抱一”。
|
汉·刘向《列女传·齐田稷母》:“非义之事不计于心,非理之利不入于家,言行若一,情貌相副。”
|
YXRY
|
常用成语
|
褒义成语
|
言行一致、说到做到
|
言行不一
|
./NWp6cQ==.html
|
yan xing ruo yi
|
|
25312
|
言之不预
|
言
|
yán zhī bù yù
|
没有预先说明。
|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七:“这是我们共产党人的衷心劝告,‘勿谓言之不预也’。”
|
YZBY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
|
./NWs2NA==.html
|
yan zhi bu yu
|
|
25313
|
言之成理
|
言
|
yán zhī chéng lǐ
|
之:代词;指所说的事。讲话讲得合乎道理。也作“言之有理”。
|
先秦 荀况《荀子 非十二子》:“然而其持之有故,其言之成理,足以欺惑愚众。”
|
YZCL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理直气壮、顺理成章、合情合理
|
强词夺理、岂有此理、莫名其妙
|
./NWs2ZQ==.html
|
yan zhi cheng li
|
|
25314
|
言之有序
|
言
|
yán zhī yǒu xù
|
说话和写文章很有条理。
|
《周易 艮》:“言有序,悔亡。”
|
YZYX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条分缕析
|
颠三倒四
|
./NWs3aQ==.html
|
yan zhi you xu
|
|
25668
|
言行不符
|
言
|
yán xíng bù fú
|
说的和做的不相符合。
|
《逸周书 官人》:“言行不类,始终相悖。”
|
YXBF
|
常用成语
|
贬义成语
|
言行不一
|
言行一致、言行相符
|
./Nms5YQ==.html
|
yan xing bu fu
|
|
25821
|
言之有据
|
言
|
yán zhī yǒu jù
|
说话和写文章有充分的证据或事实根据
|
|
YZYJ
|
常用成语
|
褒义成语
|
言之有物
|
|
./N3Bvbw==.html
|
yan zhi you ju
|
|
25822
|
言者无罪
|
言
|
yán zhě wú zuì
|
言者:说话的人。指进言的人没有罪过
|
《诗经·大序》:“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
|
YZWZ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
|
./N3Bwcw==.html
|
yan zhe wu zui
|
|
25823
|
言甚详明
|
言
|
yán shèn xiáng míng
|
论述很详尽明了
|
|
YSXM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
|
./N3BzdQ==.html
|
yan shen xiang ming
|
|
25824
|
言多语失
|
言
|
yán duō yǔ shī
|
话说多了就难免有说错的地方
|
清·石玉昆《小五义》第27回:“贤弟,你的言多语失,怎么拜把子?”
|
YDYS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言多必失
|
|
./N3B1aQ==.html
|
yan duo yu shi
|
|
25825
|
言差语错
|
言
|
yán chā yǔ cuò
|
言语冲撞或口舌之争
|
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91回:“二则与狄希陈朝夕坐在船上,相厮相守,易于言差语错,动辄将狄希陈打 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91回:“二则与狄希陈朝夕坐在船上,相厮相守,易于言差语错,动辄将狄希陈打骂。”...
|
YCYC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
|
./N3B2Yw==.html
|
yan cha yu cuo
|
|
25826
|
言不及私
|
言
|
yán bù jí sī
|
言谈之中不涉及个人私事。比喻为官忠心,一心为国
|
唐·房玄龄《晋书·王湛传》:“临终,与谢安、桓冲书,言不及私,惟忧国家之事,朝野甚痛惜之。”
|
YBJS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一心为公
|
自私自利
|
./N3B3Ng==.html
|
yan bu ji si
|
|
25908
|
言信行直
|
言
|
yan xin xing zhi
|
指言语信实,行为正直。
|
|
YXXZ
|
一般成语
|
|
|
|
./MmtvNA==.html
|
yan xin xing zhi
|
|
25997
|
言必有物
|
言
|
yán bì yǒu wù
|
指言论或文章内容充实。
|
清·方苞《进〈四书〉〈文选〉表》:“故凡所录取,皆以发明义理,清真古雅,言必有物为宗。”
|
YBYW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
|
./NWlqaQ==.html
|
yan bi you wu
|
|
26000
|
言不二价
|
言
|
yán bù èr jià
|
见“言无二价”。
|
艾芜《人生哲学的一课》:“货在商人店里,贵得如同宝贝,真是言不二价的。”
|
YBEJ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言无二价
|
|
./NWlrdw==.html
|
yan bu er jia
|
|
26001
|
言不顾行
|
言
|
yán bù gù xíng
|
说话与行事不相符合。
|
《孟子·尽心下》:“言不顾行,行不顾言。”
|
YBGX
|
一般成语
|
贬义成语
|
言不顾行,行不顾言
|
|
./NWlsNg==.html
|
yan bu gu xing
|
|
26002
|
言不及行
|
言
|
yán bù jí xíng
|
谓言行不一。
|
明·薛瑄《薛子道论》:“言不及行,可耻之甚,非特发于口谓之言,凡著于文词者皆是也。”
|
YBJX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言不顾行
|
|
./NWlsZw==.html
|
yan bu ji xing
|
|
26006
|
言出祸从
|
言
|
yán chū huò cóng
|
话刚出口,祸患就降临头上。
|
《后汉书·宦者传论》:“虽忠良怀愤,时或愤发,而言出祸从,旋见拏戮。”
|
YCHC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言出祸随
|
|
./NWlwMg==.html
|
yan chu huo cong
|
|
26007
|
言出祸随
|
言
|
yán chū huò suí
|
见“言出祸从”。
|
《明史·邹智传》:“吾非不欲言,言出则祸随,其谁吾听?”
|
YCHS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言出祸从
|
|
./NWlwYw==.html
|
yan chu huo sui
|
|
26008
|
言从计纳
|
言
|
yán cóng jì nà
|
讲的话、出的主意,都听从采纳。
|
汉·蔡邕《司空临晋侯杨公碑》:“及其所以匡辅本朝,忠言嘉谋,造膝危辞,当事而行,言从计纳。”
|
YCJN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言从计听、言听计从
|
|
./NWlxNg==.html
|
yan cong ji na
|
|
26009
|
言从计听
|
言
|
yán cóng jì tīng
|
见“言听计从”。
|
清·洪昇《长生殿·贿权》:“便道我言从计听微有权,这就里机关不易言。”
|
YCJT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言听计从、言从计纳、言从计行
|
|
./NWlxZw==.html
|
yan cong ji ting
|
|
26010
|
言从计行
|
言
|
yán cóng jì xíng
|
见“言行计从”。
|
《新唐书·李德裕传》:“武宗知而能任之,言从计行。”
|
YCJX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言从计纳
|
|
./NWlxcQ==.html
|
yan cong ji xing
|
|
26011
|
言颠语倒
|
言
|
yán diān yǔ dǎo
|
说话颠三倒四。
|
《群音类选·〈绣襦记·蝎蛇炽恶〉》:“他是老年人,言颠语倒,不可认为闻言心旆摇。”
|
YDYD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
|
./NWlyYQ==.html
|
yan dian yu dao
|
|
26014
|
言多伤行
|
言
|
yán duō shāng xíng
|
话多易出问题,以致言行不一,使品行受损害。
|
元·关汉卿《金钱池》第三折:“不是我把不定,无记性,言多伤行。”
|
YDSX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言多伤幸
|
|
./NWlzZQ==.html
|
yan duo shang xing
|
|
21692
|
触景伤情
|
触
|
chù jǐng shāng qíng
|
看到眼前景象而引起伤感之情
|
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25卷:“司户自此赴任襄阳,一路上鸟啼花落,触景伤情,只是想着盼奴。”
|
CJSQ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触景生情、触景伤怀
|
无动于衷
|
./NDYw.html
|
chu jing shang qing
|
|
21693
|
触类旁通
|
触
|
chù lèi páng tōng
|
触类:接触某一方面的事物;旁通:互相贯通。指掌握或懂得了某一事物的知识或规律;就可以由此及彼;了解和 触类:接触某一方面的事物;旁通:互相贯通。指掌握或懂得了某一事物的知识或规律;就可以由此及彼;了解和掌握同类的其它事物。...
|
《周易 系辞上》:“引而伸之,触类而长之,天下之能事毕矣。”
|
CLPT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融会贯通、举一反三
|
一窍不通
|
./NDZh.html
|
chu lei pang tong
|
|
21694
|
触目皆是
|
触
|
chù mù jiē shì
|
触目:目光所及;皆:都。眼睛所见到的都是。
|
鲁迅《华盖集续编 一点比喻》:“北京真是人海,情形可大不相同了,单是羊肉铺就触目皆是。”
|
CMJS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俯拾即是、比比皆是、堆积如山、为数众多
|
寥寥无几、寥若晨星、屈指可数
|
./NDZr.html
|
chu mu jie shi
|
|
21695
|
触目惊心
|
触
|
chù mù jīng xīn
|
触目:眼睛看到;惊:震惊。眼睛看到;内心感到吃惊。形容事态严重;令人震惊。也作“怵目惊心”、“惊心怵 触目:眼睛看到;惊:震惊。眼睛看到;内心感到吃惊。形容事态严重;令人震惊。也作“怵目惊心”、“惊心怵目”。...
|
清 林则徐《颁发禁烟治罪新例告示》:“尔等更当触目惊心,如再观望迁延,以身试法,则是孽由自作,死有余 清 林则徐《颁发禁烟治罪新例告示》:“尔等更当触目惊心,如再观望迁延,以身试法,则是孽由自作,死有余辜,毋谓言之不早也。”...
|
CMJX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胆战心惊、惊心动魄
|
司空见惯、习以为常
|
./NDZ1.html
|
chu mu jing xin
|
|
21696
|
触手可及
|
触
|
chù shǒu kě jí
|
近在手边;一伸手就可以接触到。
|
|
CSKJ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举手之劳、唾手可及
|
来之不易
|
./NDc0.html
|
chu shou ke ji
|
|
21986
|
触景生情
|
触
|
chù jǐng shēng qíng
|
触:接触;情:感情。接触眼前景物而激起情绪波动。也作“见景生情”。
|
清 赵翼《殴北诗话 白香山诗》:“坦易者多触景生情,因事起意,眼前景、口头语,自能沁人心脾,耐人咀嚼 清 赵翼《殴北诗话 白香山诗》:“坦易者多触景生情,因事起意,眼前景、口头语,自能沁人心脾,耐人咀嚼。”...
|
CJSQ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触物伤情、见景生情、抚景伤情
|
无动于衷
|
./cmZp.html
|
chu jing sheng qing
|
|
22398
|
触目兴叹
|
触
|
chù mù xīng tàn
|
看到某种情况而引起感叹。
|
明·李贽《焚书·杂述·杂说》:“一旦见景生情,触目兴叹。”
|
CMXT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
|
./cmdt.html
|
chu mu xing tan
|
|
22758
|
触处机来
|
触
|
chù chǔ jī lái
|
谓触及某一事物而生出机悟。
|
《红楼梦》第一一六回:“众人都见他忽笑悲,也不解是何意,只道是他的旧病;岂知宝玉触处机来,竟能把偷看 《红楼梦》第一一六回:“众人都见他忽笑悲,也不解是何意,只道是他的旧病;岂知宝玉触处机来,竟能把偷看册上的诗句牢牢记住了。”...
|
CCJL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
|
./M2FsZw==.html
|
chu chu ji lai
|
|
22784
|
触景伤怀
|
触
|
chù jǐng shāng huái
|
见“触景伤情”。
|
《初刻拍案惊奇》卷十六:“夜来皓魄当空,澄波万里,上下一碧,灿若独自无聊,触景伤怀,遂尔口占一曲。”
|
CJSH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触景伤情、触景伤心
|
|
./M2F2Zw==.html
|
chu jing shang huai
|
|
22785
|
触景伤心
|
触
|
chù jǐng shāng xīn
|
见“触景伤情”。
|
《吴歌甲集·茅舍萧萧傍竹篱》:“茅舍萧萧傍竹篱,西风惨淡雨霏霏,其时黄菊花初放,触景伤心最惨凄。”
|
CJSX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触景伤怀
|
|
./M2F2cQ==.html
|
chu jing shang xin
|
|
22787
|
触类而长
|
触
|
chù lèi ér cháng
|
语本《易·系辞上》:“引而伸之,触类而长之,天下之能事毕矣。”孔颖达疏:“谓触逢事类而增长之。”意谓 语本《易·系辞上》:“引而伸之,触类而长之,天下之能事毕矣。”孔颖达疏:“谓触逢事类而增长之。”意谓掌握一类事物知识或规律,就能据此而增长同类事物知识。...
|
语出《易·系辞上》:“引而伸之,触类而长之,天下之能事毕矣。”孔颖达疏:“谓触逢事类而增长之。”
|
CLEC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
|
./M2F3YQ==.html
|
chu lei er chang
|
|
22788
|
触类而通
|
触
|
chù lèi ér tōng
|
见“触类旁通”。
|
《说郛》卷七七引宋·李之彦《东谷所见·寿福德》:“人之念虑一正,则万善可触类而通;行一善,则万善皆萌 《说郛》卷七七引宋·李之彦《东谷所见·寿福德》:“人之念虑一正,则万善可触类而通;行一善,则万善皆萌蘖于此。”...
|
CLET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触类旁通
|
|
./M2F3aw==.html
|
chu lei er tong
|
|
22794
|
触目成诵
|
触
|
chù mù chéng sòng
|
成诵:能背诵。看上一眼就能背下来。形容记忆力强。
|
唐 姚思廉《陈书 陆瑜传》:“论其博综子史,谙究儒墨,经耳无遗,触目成诵。
|
CMCS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过目成诵
|
|
./M2F6Mg==.html
|
chu mu cheng song
|
|
22795
|
触目伤怀
|
触
|
chù mù shāng huái
|
见“触目伤心”。
|
朱自清《背影》:“那知老境却如此颓唐!他触目伤怀,自然不能自己。”
|
CMSH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触目伤心
|
|
./M2IwNg==.html
|
chu mu shang huai
|
|
22796
|
触目伤心
|
触
|
chù mù shāng xīn
|
看到某种情况而内心伤悲。
|
清·宣鼎《夜雨秋灯录·阮封翁》:“赤贫者无力赁屋,男妇老幼皆露处。忽澍雨滂沱,立泥淖中,相向而哭。翁 清·宣鼎《夜雨秋灯录·阮封翁》:“赤贫者无力赁屋,男妇老幼皆露处。忽澍雨滂沱,立泥淖中,相向而哭。翁触目伤心,计极穷人不过百十,费无多,思有以援之。”...
|
CMSX
|
一般成语
|
贬义成语
|
触目伤怀
|
|
./M2IwZw==.html
|
chu mu shang xin
|
|
22816
|
触手生春
|
触
|
chù shǒu shēng chūn
|
一动手就转成了春天,富有生机。形容技术高明神奇。
|
清·赵翼《瓯北诗话·李青莲诗》;“然以杜韩与之比较,一则用力而不免痕迹,一则不用力而触手生春:此仙与 清·赵翼《瓯北诗话·李青莲诗》;“然以杜韩与之比较,一则用力而不免痕迹,一则不用力而触手生春:此仙与人之别也。”...
|
CSSC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妙手回春
|
|
./M2I5Mg==.html
|
chu shou sheng chun
|
|
11470
|
觥筹交错
|
觥
|
gōng chóu jiāo cuò
|
酒杯和酒筹错杂放置。形容众人一起宴饮时的热闹景象。
|
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射者中,奕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
GCJC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杯盘狼藉
|
自斟自饮
|
./MTVrbw==.html
|
gong chou jiao cuo
|
|
14985
|
解囊相助
|
解
|
jiě náng xiāng zhù
|
囊:口袋。解开口袋拿出财物来帮助别人。
|
明 张岱《琅孉文集 募修岳鄂王祠募疏》:“若有贤士大夫解囊乐助,自为王所式凭。”
|
JNXZ
|
常用成语
|
褒义成语
|
解衣缩食
|
一毛不拔
|
./OTd5.html
|
jie nang xiang zhu
|
|
15309
|
解甲归田
|
解
|
jiě jiǎ guī tián
|
解:脱下;甲:铠甲。脱掉军装;回家种地。
|
汉 扬雄《解嘲》:“叔孙通起于桴鼓之间,解甲投戈,遂作君臣之仪,得也。”
|
JJGT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刀枪入库、马放南山
|
投笔从戎
|
./MWcwaQ==.html
|
jie jia gui tian
|
|
15504
|
解铃系铃
|
解
|
jiě líng jì líng
|
系:缚;系上。本佛教禅宗语。意思是虎脖子的铃子是谁系上去的;谁才能把它解下来。比喻谁惹出来的麻烦仍由 系:缚;系上。本佛教禅宗语。意思是虎脖子的铃子是谁系上去的;谁才能把它解下来。比喻谁惹出来的麻烦仍由谁去负责处理。也作“解铃还须系铃人。”...
|
宋 释惠洪《林间集》下卷:“泰钦曰:大众何不道:‘系者解得。’”
|
JLJL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心病还须心药医
|
|
./MWp4Mg==.html
|
jie ling ji ling
|
|
15780
|
解弦更张
|
解
|
jiě xián gēng zhāng
|
更:改换;张:给乐器上弦。改换、调整乐器上的弦,使声音和谐。比喻改革制度或变更计划
|
东汉 班固《汉书 董仲舒传》:“窃譬之琴瑟不调,甚者必解而更张之,乃可鼓也。”
|
JXGZ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改弦更张
|
|
./OTg4.html
|
jie xian geng zhang
|
|
15781
|
解衣衣人
|
解
|
jiě yī yì rén
|
脱下衣服给别人穿。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淮阴侯列传》:“汉王授我上将军印,予我数万众,解衣衣我,推食食我。”
|
JYYR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助人为乐、与人为善
|
嫁祸于人、落井下石、趁火打劫
|
./OThp.html
|
jie yi yi ren
|
|
15847
|
解衣推食
|
解
|
jiě yī tuī shí
|
推:让。把衣服脱给别人穿;把食物让给别人吃。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淮阴侯列传》:“汉王授我上将军印,予我数万众,解衣衣我,推食食我,言听计用,故吾 西汉 司马迁《史记 淮阴侯列传》:“汉王授我上将军印,予我数万众,解衣衣我,推食食我,言听计用,故吾得以至于此。”...
|
JYTS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助人为乐、慷慨解囊
|
|
./MWkybw==.html
|
jie yi tui shi
|
|
15865
|
解民倒悬
|
解
|
jiě mín dào xuán
|
比喻把受苦难的人民解救出来。
|
先秦 孟轲《孟子 公孙丑上》:“当今之时,万乘之国行仁政,民之悦之,犹解倒悬也。”
|
JMDX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犹解倒悬
|
|
./MWpwMA==.html
|
jie min dao xuan
|
|
16140
|
解纷排难
|
解
|
jiě fēn pái nán
|
谓为人调解纠纷或排除危难。
|
明·唐顺之《都督沈紫江山墓碑记》:“御土酋解纷排难不专以恩,洞其阴事。”
|
JFPN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排难解纷
|
挑拨是非
|
./M3pncQ==.html
|
jie fen pai nan
|
|
16144
|
解甲倒戈
|
解
|
jiě jiǎ dǎo gē
|
谓敌方战士归顺,转向攻击。
|
《北史·越王侗传》:“若王师一临,旧章誓睹,自应解甲倒戈,冰销叶散。”
|
JJDG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反戈一击
|
|
./M3ppZQ==.html
|
jie jia dao ge
|
|
16145
|
解甲休兵
|
解
|
jiě jiǎ xiū bīng
|
见“解甲休士”。
|
北周·庾信《周柱国楚国公歧州刺史慕容公神道碑》:“夷陵既烧,黔中方定,旋军反旆,解甲休兵。”
|
JJXB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解甲休士
|
|
./M3ppbw==.html
|
jie jia xiu bi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