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020
|
心胆俱裂
|
心
|
xīn dǎn jù liè
|
吓破了心和胆。形容受到极大的惊吓。俱:都;裂:破开。
|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大37回:“窃念备汉朝苗裔,滥叼名爵,伏睹朝廷陵替,纲纪崩摧,群雄乱国,恶党欺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大37回:“窃念备汉朝苗裔,滥叼名爵,伏睹朝廷陵替,纲纪崩摧,群雄乱国,恶党欺君,备心胆俱裂。”...
|
XDJL
|
常用成语
|
贬义成语
|
神不守舍、惊恐万状、心惊肉跳
|
镇定自若、若无其事、悠然自得
|
./MmhwNg==.html
|
xin dan ju lie
|
|
6455
|
胆战心惊
|
胆
|
dǎn zhàn xīn jīng
|
战:通“颤”,发抖。形容十分害怕。
|
元 郑光祖《刍梅香》第三折:“见他时胆战心惊,把似你无人处休眠思梦想。”
|
DZXJ
|
常用成语
|
贬义成语
|
胆颤心惊、面无人色
|
镇定自若、满不在乎
|
./dXQ2.html
|
dan zhan xin jing
|
|
19460
|
人心惶惶
|
人
|
rén xīn huáng huáng
|
惶惶:惊惧不安的样子。人内心恐惧不安。形容人们心中惊恐不安。
|
宋 楼钥《攻愧集 雷雪应诏条具封事》:“乃者水旱连年,人心惶惶。”
|
RXHH
|
常用成语
|
贬义成语
|
心神不定、惊恐万状
|
镇定自若、泰然自若、高枕无忧
|
./MjFyYQ==.html
|
ren xin huang huang
|
|
20766
|
坐卧不宁
|
坐
|
zuò wò bù níng
|
同“坐卧不安”。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十四回:“各事冗杂,亦难尽述,因此忙的凤姐茶饭无心,坐卧不宁。”
|
ZWBN
|
常用成语
|
贬义成语
|
坐卧不安、坐立不安、如坐针毡
|
镇定自若、悠然自得、平心静气
|
./NjY1cw==.html
|
zuo wo bu ning
|
|
20588
|
坐立不安
|
坐
|
zuò lì bù ān
|
坐着站着都不安宁。形容烦躁、紧张的样子。
|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37回:“今日天使李俊在家,坐立不安。”
|
ZLBA
|
常用成语
|
贬义成语
|
坐卧不宁
|
镇定自若、心平气和、平心静气
|
./Mnltdw==.html
|
zuo li bu an
|
|
20540
|
作贼心虚
|
作
|
zuò zéi xīn xū
|
虚:怕。指做了坏事怕人知道,心里老是不安。
|
宋 释悟明《联灯会要 重显禅师》:“却顾侍者云:‘适来有人看方丈么?’侍者云:‘有。’师云:‘作贼人 宋 释悟明《联灯会要 重显禅师》:“却顾侍者云:‘适来有人看方丈么?’侍者云:‘有。’师云:‘作贼人心虚。’”...
|
ZZXX
|
常用成语
|
贬义成语
|
做贼心虚
|
镇定自若、处之泰然
|
./Mnh2eQ==.html
|
zuo zei xin xu
|
|
15054
|
惊惶失措
|
惊
|
jīng huáng shī cuò
|
失措:举止失去常态。惊慌惶恐;举止失去常态。
|
唐 李百药《北齐书 元晖业传》:“孝友临刑,惊惶失措,晖业神色自若。”
|
JHSC
|
常用成语
|
贬义成语
|
惊慌失措、手足无措、心慌意乱
|
镇定自若、从容不迫、不动声色
|
./YTI4.html
|
jing huang shi cuo
|
|
4129
|
目瞪口僵
|
目
|
mù dèng kǒu jiāng
|
同“目瞪口呆”。
|
郁达夫《迟桂花》:“我那忠厚老实的娘……一听了媒人的这一番说话,目瞪口僵,立刻就滚下了几颗眼泪来。”
|
MDKJ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目瞪口结、目瞪口呆、目定口呆
|
镇定自若、从容不迫
|
./NGY2dQ==.html
|
mu deng kou jiang
|
|
4130
|
目瞪口结
|
目
|
mù dèng kǒu jié
|
同“目瞪口呆”。
|
王以仁《流浪》:“当他们要我在那张表上填写着我的职业和来杭的目的时,我真是目瞪口结的呆住了。”
|
MDKJ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目瞪口张、目瞪口呆、目定口呆
|
镇定自若、从容不迫
|
./NGY3NA==.html
|
mu deng kou jie
|
|
4132
|
目瞪口张
|
目
|
mù dèng kǒu zhāng
|
同“目瞪口呆”。
|
曹禺《北京人》第一幕:“江泰登时甩开手,曾文彩目瞪口张地望着他。”
|
MDKZ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目瞪口结、目瞪口呆、目定口呆
|
镇定自若、从容不迫
|
./NGY3bw==.html
|
mu deng kou zhang
|
|
4134
|
目定口呆
|
目
|
mù dìng kǒu dāi
|
同“目瞪口呆”。
|
《说唐》第二一回:“惊得王小二目定口呆,眼巴巴看他把三十枝毛竹拖去了。”
|
MDKD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目瞪口结、目瞪口呆、目睁口呆
|
镇定自若、从容不迫
|
./NGY4cw==.html
|
mu ding kou dai
|
|
4672
|
目怔口呆
|
目
|
mù zhēng kǒu dāi
|
同“目瞪口呆”。
|
茅盾《惊蛰》:“当下那霹雳似的一声,真把所有在场的贵客都吓得目怔口呆。”
|
MZKD
|
生僻成语
|
中性成语
|
目瞪口结、目瞪口呆、目睁口呆
|
镇定自若、从容不迫
|
./NGZwcQ==.html
|
mu zheng kou dai
|
|
10191
|
狼狈不堪
|
狼
|
láng bèi bù kān
|
狼狈:疲惫、窘迫的样子;堪:忍受。指困顿窘迫的样子。
|
宋 朱熹《与政府札子》:“风痰大作,头目旋晕,几欲僵卧,今已累日,精神愈见昏慢,委是狼狈不堪。”
|
LBBK
|
常用成语
|
贬义成语
|
惊慌失措、手足无措
|
镇定自若、从容不迫
|
./MXBjYw==.html
|
lang bei bu kan
|
|
129
|
按捺不下
|
按
|
àn nà bù xià
|
按捺:抑制,忍耐。无法抑制
|
明 冯梦龙《喻世明言》第23卷:“舜美身心按捺不下,急忙关闭房门,径往夜来相遇之处。”
|
ANBX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按纳不住
|
镇定自若
|
./Nm9oOA==.html
|
an na bu xia
|
|
736
|
耳红面赤
|
耳
|
ěr hóng miàn chì
|
耳朵和面部都红了。形容过于用力、情绪激动或羞愧时的脸色。
|
清·钱彩《说岳全传》第61回:“忽见禁子走来,轻轻的向倪完耳边说了几句。倪完吃了一惊,不觉耳红面赤。 清·钱彩《说岳全传》第61回:“忽见禁子走来,轻轻的向倪完耳边说了几句。倪完吃了一惊,不觉耳红面赤。”...
|
EHMC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面红耳赤
|
镇定自若
|
./emR3.html
|
er hong mian chi
|
|
2571
|
魄散魂飞
|
魄
|
pò sàn hún fēi
|
同“魂飞魄散”。
|
元·无名氏《百花亭》第三折:“可正是船至江心补漏迟,只着我魄散魂飞。”明·徐霖《绣襦记》第三十出:“ 元·无名氏《百花亭》第三折:“可正是船至江心补漏迟,只着我魄散魂飞。”明·徐霖《绣襦记》第三十出:“听说罢心悲痛,骇得我魄散魂飞似痴。”...
|
PSHF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魂飞魄散
|
镇定自若
|
./NGpoYQ==.html
|
po san hun fei
|
|
2844
|
魄散魂飘
|
魄
|
pò sàn hún piāo
|
形容人临死时神志昏迷、人事不省。
|
《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第七回:“双手攥定了这根九环锡杖,谨照着他的腰眼骨儿,着实断送他一下,把个 《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第七回:“双手攥定了这根九环锡杖,谨照着他的腰眼骨儿,着实断送他一下,把个孽畜打得一个星飞缭乱,魄散魂飘。”...
|
PSHP
|
一般成语
|
贬义成语
|
魂飞魄散、魄荡魂摇、魄消魂散
|
镇定自若
|
./NGpoaw==.html
|
po san hun piao
|
|
3315
|
毛骨竦然
|
毛
|
máo gǔ sǒng rán
|
形容极度惊慌与恐惧
|
清 李渔《比目鱼 狐威》:“那些租户债户见了,赫得毛骨竦然。”
|
MGSR
|
常用成语
|
贬义成语
|
毛骨悚然
|
镇定自若
|
./ZWY2.html
|
mao gu song ran
|
|
3643
|
毛发耸然
|
毛
|
máo fā sǒng rán
|
见“毛发悚然”。
|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89回:“朵思见之,毛发耸然,回顾孟获曰:‘此乃神兵也!’”
|
MFSR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毛发悚然、毛骨悚然、毛发悚立
|
镇定自若
|
./NGRrcw==.html
|
mao fa song ran
|
|
3665
|
目睁口呆
|
目
|
mù zhēng kǒu dāi
|
亦作“目瞪口呆”。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八十五回:“四方混杀,人人束手,个个归心。定安国舅气的目睁口呆,罔知所措。与众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八十五回:“四方混杀,人人束手,个个归心。定安国舅气的目睁口呆,罔知所措。与众等侍郎束手被擒。”...
|
MZKD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目定口呆、目瞪口呆
|
镇定自若
|
./NGZxMA==.html
|
mu zheng kou dai
|
|
4000
|
毛发悚然
|
毛
|
máo fā sǒng rán
|
亦作“毛发耸然”。毛发竖起。极言惊骇、恐惧。
|
清·和邦额《夜谭随录·戴监生》:“戴监生偷听到两个鬼的一番议论,议论中居然提到他。戴骤聆至此,毛发悚 清·和邦额《夜谭随录·戴监生》:“戴监生偷听到两个鬼的一番议论,议论中居然提到他。戴骤聆至此,毛发悚然。”...
|
MFSR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毛发耸然、毛发悚立、毛骨悚然
|
镇定自若
|
./NGRraQ==.html
|
mao fa song ran
|
|
4215
|
毛发悚立
|
毛
|
máo fà sǒng lì
|
毛发:头发和汗毛;耸:竖起。头发与汗毛竖起。形容非常恐惧
|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迄今思之,尚毛发悚立也。”
|
MFSL
|
一般成语
|
贬义成语
|
毛发悚然、毛发耸然
|
镇定自若
|
./NzNyaQ==.html
|
mao fa song li
|
|
4685
|
毛骨森竦
|
毛
|
máo gǔ sēn sǒng
|
毛:头发和汗毛;骨:脊背。汗毛竖起,脊梁骨发冷。形容非常恐惧
|
清·刘鹗《老残游记》第九回:“想起方才路上光景,不觉毛骨森竦。”
|
MGSS
|
生僻成语
|
贬义成语
|
毛骨悚然、毛发悚立、毛骨竦然
|
镇定自若
|
./NzNyOA==.html
|
mao gu sen song
|
|
6711
|
顿足搓手
|
顿
|
dùn zú cuō shǒu
|
着急惋惜的样子。
|
梁启超《变法通义·论科举》:“不怀顾犬补牢之义,徒效渊鱼丛爵之愚,犹复顿足搓手。”
|
DZCS
|
常用成语
|
贬义成语
|
抓耳挠腮
|
镇定自若
|
./M2k5YQ==.html
|
dun zu cuo shou
|
|
6847
|
胆破心惊
|
胆
|
dǎn pò xīn jīng
|
形容非常害怕
|
明·郭勋《英烈传》第四回:“猛抬头,人人自胆破心惊!钟声半彻云霄,舞动起多少回鸾翔凤。”
|
DPXJ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胆战心惊、胆破心寒
|
镇定自若
|
./OGYyMA==.html
|
dan po xin jing
|
|
7105
|
胆寒发竖
|
胆
|
dǎn hán fā shù
|
形容恐怖之极。
|
五代·王定保《唐摭言·好及第恶登科》:“李少卿又曰操空弮,冒白刃,闻者靡不胆寒发竖,永为子孙之戒。”
|
DHFS
|
一般成语
|
贬义成语
|
心惊胆战、毛骨悚然
|
镇定自若
|
./M2Rwbw==.html
|
dan han fa shu
|
|
7909
|
啼笑皆非
|
啼
|
tí xiào jiē fēi
|
哭也不是;笑也不是。形容人的行为既令人感到难堪;又令人觉得可笑。皆非:都不是。
|
唐 孟棨《本事诗 情感》:“笑啼皆不敢,方验作人难。”
|
TXJF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哭笑不得、狼狈不堪
|
镇定自若
|
./MmNiMA==.html
|
ti xiao jie fei
|
|
14087
|
慌张失措
|
慌
|
huāng zhāng shī cuò
|
慌张:惊慌失措。惊恐慌张得不知所措
|
明·酉阳野史《续三国演义》第25回:“卿家非时而来,慌张失措,有何事故?”
|
HZSC
|
常用成语
|
贬义成语
|
惊惶失措
|
镇定自若
|
./OHhrZQ==.html
|
huang zhang shi cuo
|
|
14088
|
慌里慌张
|
慌
|
huāng lǐ huāng zhāng
|
指焦急不安或精神慌乱
|
老舍《假若我有那么一箱子画》:“因为伯龙就是那么个一天到晚慌里慌张的人,这个脚朝天的图章正好印上了他 老舍《假若我有那么一箱子画》:“因为伯龙就是那么个一天到晚慌里慌张的人,这个脚朝天的图章正好印上了他的人格。”...
|
HLHZ
|
常用成语
|
贬义成语
|
慌手慌脚
|
镇定自若
|
./OHhrbw==.html
|
huang li huang zhang
|
|
15477
|
惊恐失色
|
惊
|
jīng kǒng shī sè
|
害怕得脸都变了色。
|
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32章:“满朝文武见皇帝如此震怒,个个惊恐失色,替黄道周捏了一把冷汗。”
|
JKSS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惊恐失措
|
镇定自若
|
./MWphYQ==.html
|
jing kong shi se
|
|
15604
|
惊慌失色
|
惊
|
jīng huāng shī sè
|
见“惊惶失色”。
|
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七十三回:“倪太守正与倪忠毫无主意,看见开门,以为恶奴前来陷害,不由的惊慌失 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七十三回:“倪太守正与倪忠毫无主意,看见开门,以为恶奴前来陷害,不由的惊慌失色。”...
|
JHSS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惊慌失措
|
镇定自若
|
./NDFneQ==.html
|
jing huang shi se
|
|
15741
|
惊恐失措
|
惊
|
jīng kǒng shī cuò
|
措:安排。害怕得脸都变了色
|
都德《柏林之围》:“我和他惊恐失措地互相看着。”
|
JKSC
|
常用成语
|
贬义成语
|
惊惶失措
|
镇定自若
|
./OHJ2NA==.html
|
jing kong shi cuo
|
|
18054
|
悬心吊胆
|
悬
|
xuán xīn diào dǎn
|
形容十分担心或害怕。
|
明 许仲琳《封神演义》第23回:“又恐你在深山穷谷被虎狼所伤,使为娘的悬心吊胆,废寝忘食。”
|
XXDD
|
常用成语
|
贬义成语
|
提心吊胆
|
镇定自若
|
./Mmk3cw==.html
|
xuan xin diao dan
|
|
18165
|
心神不定
|
心
|
xīn shén bù dìng
|
定:安定。心里烦躁,精神不安。
|
《平妖传》第五回:“这般繁华去处,怕你们心神不定,惹出什么事非来。”
|
XSBD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心神不宁
|
镇定自若
|
./MmswaQ==.html
|
xin shen bu ding
|
|
18184
|
心神恍惚
|
心
|
xīn shén huǎng hū
|
恍惚:神志不清,精神不集中。形容精神不集中或神志不清楚。
|
宋 张君房《云笈七签》第121卷:“唯荒诞是务,不接宾友,恶见于人,时多恚怒,心神恍惚。”
|
XSHH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心神不定
|
镇定自若
|
./MmtoNg==.html
|
xin shen huang hu
|
|
18490
|
心荡神移
|
心
|
xīn dàng shén yí
|
像受到一种超自然的力量作用激起强烈情绪,神魂颠倒,不能自持
|
张贤亮《青春期》:“一个可能是非常缠绵温馨心荡神移的情感交流过程,被简化成直奔终极目标的繁殖行为。”
|
XDSY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心荡神摇
|
镇定自若
|
./NzByNg==.html
|
xin dang shen yi
|
|
18491
|
心荡神驰
|
心
|
xīn dàng shén chí
|
心神飘荡,不能控制自己
|
刘心武《钟鼓楼》第二章:“那是他精神生活所达到的一个高峰,至今回忆起来,还不禁心荡神驰。”
|
XDSC
|
常用成语
|
褒义成语
|
心弛神往
|
镇定自若
|
./NzByZw==.html
|
xin dang shen chi
|
|
18595
|
歇斯底里
|
歇
|
xiē sī dǐ lǐ
|
情绪异常激动,举止失常
|
茅盾《严霜下的梦》:“我听见女子的歇斯底里的喊叫,我仿佛看见许多狼,张开了锯样的尖嘴,在撕碎美丽的身 茅盾《严霜下的梦》:“我听见女子的歇斯底里的喊叫,我仿佛看见许多狼,张开了锯样的尖嘴,在撕碎美丽的身体。”...
|
XSDL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
镇定自若
|
./OTAxaw==.html
|
xie si di li
|
|
20518
|
抓耳挠腮
|
抓
|
zhuā ěr náo sāi
|
又抓耳朵又搔腮帮子。形容高兴焦急等的样子。(挠、抓:搔)
|
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11卷:“大郎听罢,气得抓耳挠腮没有是处。”
|
ZENS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搓手顿脚、心急火燎、无可如何
|
镇定自若
|
./MnhqNg==.html
|
zhua er nao sai
|
|
22491
|
仓皇无措
|
仓
|
cāng huáng wú cuò
|
见“仓皇失措”。
|
明·朱国祯《涌幢小品·判土地》:“次日崇之至,值河泛涨,中流失楫,舟人仓皇无措。”
|
CHWC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仓皇失措
|
镇定自若
|
./MzdhYQ==.html
|
cang huang wu cuo
|
|
24019
|
手慌脚忙
|
手
|
shǒu huāng jiǎo máng
|
形容惊慌不安之状
|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17回:“匡超人惊得手慌脚忙,说道:‘这是那里晦气!’”
|
SHJM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手忙脚乱
|
镇定自若
|
./NzJuaQ==.html
|
shou huang jiao mang
|
|
24020
|
手慌脚乱
|
手
|
shǒu huāng jiǎo luàn
|
指做事忙乱,没有条理
|
清·荑荻散人《玉娇梨》第一回:“这些忠义话儿人都会说,只怕事当临头,未免又要手慌脚乱了。”
|
SHJL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手忙脚乱、惊慌失措
|
镇定自若
|
./NzJucw==.html
|
shou huang jiao luan
|
|
26238
|
五色无主
|
五
|
wǔ sè wú zhǔ
|
五色:指人脸上的神采;无主:无法主宰。形容恐惧而神色不定。
|
战国 吕不韦《吕氏春秋 知分》:“禹南省,方济乎江,黄龙负舟,舟中之人,五色无主。”
|
WSWZ
|
常用成语
|
贬义成语
|
六神无主
|
镇定自若
|
./MmV4Zw==.html
|
wu se wu zhu
|
|
16584
|
勤能补拙
|
勤
|
qín néng bǔ zhuō
|
勤:勤奋;拙:愚笨。勤勉地干;就能够补偿笨拙所造成的不足。
|
宋 邵雍《弄笔吟》:“弄假像真终是假,将勤补拙总输勤。”
|
QNBZ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功在不舍、勤学苦练
|
锲而舍之
|
./MXh3eQ==.html
|
qin neng bu zhuo
|
|
707
|
恶衣恶食
|
恶
|
è yī è shí
|
恶:粗劣的。指粗劣的衣服和食物。
|
先秦 孔子《论语 里仁》:“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
EYES
|
常用成语
|
贬义成语
|
恶衣菲食
|
锦衣玉食
|
./ejFv.html
|
e yi e shi
|
|
708
|
恶衣粝食
|
恶
|
è yī lì shí
|
粝:糙米。穿粗劣的衣服,吃糙米做的饭。形容生活俭朴。
|
宋·苏轼《礼义信足以成德论》:“以为有国者皆当恶衣粝食,与农夫并耕而治一人之身,而自为百工。”
|
EYLS
|
常用成语
|
贬义成语
|
恶衣粗食、恶衣恶食、恶衣菲食
|
锦衣玉食
|
./ejF5.html
|
e yi li shi
|
|
856
|
恶衣薄食
|
恶
|
è yī bó shí
|
衣:衣服;薄:淡薄;食:事物。形容生活清苦
|
《文中子 事君》:“恶衣薄食,少思寡欲。”
|
EYBS
|
一般成语
|
贬义成语
|
粗衣粝食、恶衣粗食
|
锦衣玉食
|
./NnBscw==.html
|
e yi bo shi
|
|
857
|
恶衣粗食
|
恶
|
è yī cū shí
|
恶:坏;衣:衣服;食:事物。粗劣的衣食。形容生活清苦
|
北魏 杨衒之《洛阳伽蓝记 高阳王寺》:“崇为尚书令,仪同三司,亦富倾天下,僮仆千人,而性多俭吝,恶衣 北魏 杨衒之《洛阳伽蓝记 高阳王寺》:“崇为尚书令,仪同三司,亦富倾天下,僮仆千人,而性多俭吝,恶衣粗食,食常无肉。”...
|
EYCS
|
一般成语
|
贬义成语
|
恶衣薄食、恶衣粝食
|
锦衣玉食
|
./NnBtMg==.html
|
e yi cu shi
|
|
1135
|
布衣蔬食
|
布
|
bù yī shū shí
|
蔬食:蔬菜和谷类食物。穿布衣,吃粗粮。形容生活俭朴
|
晋 陈寿《三国志 魏志 毛玠传》:“玠居显位,常布衣蔬食,抚育孤兄子甚笃,赏赐以振施贫族,家无所余。 晋 陈寿《三国志 魏志 毛玠传》:“玠居显位,常布衣蔬食,抚育孤兄子甚笃,赏赐以振施贫族,家无所余。”...
|
BYSS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粗茶淡饭、布被瓦器
|
锦衣玉食
|
./Mnpp.html
|
bu yi shu shi
|
|
2248
|
弊衣蔬食
|
弊
|
bì yī shū shí
|
破旧的衣服和粗粝的饭食。指生活俭朴。亦作“弊衣箪食”。
|
《周书·柳虯传》:“弊衣蔬食,未尝到改操。”
|
BYSS
|
一般成语
|
中性成语
|
弊衣疏食
|
锦衣玉食
|
./MzRhcw==.html
|
bi yi shu sh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