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31
|
半生不熟
|
半
|
bàn shēng bù shú
|
半:不完全。指没有完全成熟或未烹煮至可食用的程度。比喻不熟悉,不熟练
|
茅盾《过封锁线》:“五个中间的老徐能说几句半生不熟的广府话。”
|
BSBS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半生半熟
|
|
./MW9h.html
|
ban sheng bu shu
|
|
1032
|
半新不旧
|
半
|
bàn xīn bù jiù
|
半:二分之一。指不新不旧
|
清 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三回:“只见一个七八十岁的白须老儿,戴一顶牙色绒巾,穿一件半新不旧的褐子道 清 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三回:“只见一个七八十岁的白须老儿,戴一顶牙色绒巾,穿一件半新不旧的褐子道袍。”...
|
BXBJ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半新半旧
|
|
./MW91.html
|
ban xin bu jiu
|
|
1033
|
半信半疑
|
半
|
bàn xìn bàn yí
|
信:相信;疑:怀疑。有些相信;又有点怀疑。对真假不能肯定。
|
宋 朱熹《朱子语类》第36卷:“若他们听过了,半信半疑,若存若亡,安得不惰?”
|
BXBY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将信将疑、疑信参半
|
坚信不疑、自信不疑、无可置疑
|
./MXA0.html
|
ban xin ban yi
|
|
1034
|
半真半假
|
半
|
bàn zhēn bàn jiǎ
|
一半真情;一半假意。不是完全真实的。
|
元·范居中《金殿喜重重·秋思》套曲:“我这里千回右转自彷徨,撇不下多情数桩。半真半假乔摸样,宜嗔宜喜 元·范居中《金殿喜重重·秋思》套曲:“我这里千回右转自彷徨,撇不下多情数桩。半真半假乔摸样,宜嗔宜喜娇情况,知疼知热俏心肠。”...
|
BZBJ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半推半就、故作姿态
|
婉言谢绝、拒人千里
|
./MXBl.html
|
ban zhen ban jia
|
|
1035
|
包办代替
|
包
|
bāo bàn dài tì
|
包办:一手办理;独自负责。指把所有工作一手包揽;不让别人参与。
|
周立波《暴风骤雨》第二部二三:“媒婆真是包办代替的老祖宗,可真是把人坑害死了。”
|
BBDT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越俎代庖
|
包而不办
|
./MXE4.html
|
bao ban dai ti
|
|
1036
|
包揽词讼
|
包
|
bāo lǎn cí sòng
|
包揽:把别人的事情全部兜揽办理;词讼:诉讼。指招揽承办别人的诉讼,从中谋利
|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105回:“那参的京官就是大老爷,说的是包揽词讼,所以火上浇油。”
|
BLCS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
|
./MXFp.html
|
bao lan ci song
|
|
1037
|
宝刀未老
|
宝
|
bǎo dāo wèi lǎo
|
比喻虽然年龄大了;但精神、体力或本领仍不减当年。
|
《三国演义》第七十回:“忠怒曰:‘竖子欺吾年老!吾手中宝刀却不老。’”
|
BDWL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老当益壮
|
年老体衰
|
./MXFz.html
|
bao dao wei lao
|
|
1038
|
卑鄙无耻
|
卑
|
bēi bǐ wú chǐ
|
形容人品德卑下;粗鄙;毫无廉耻。
|
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27回:“贾某总办河工,浮开报销,滥得保举。到京以后,又复花天酒地,任意招 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27回:“贾某总办河工,浮开报销,滥得保举。到京以后,又复花天酒地,任意招摇,并串通黄某,到处钻营,卑鄙无耻。”...
|
BBWC
|
常用成语
|
贬义成语
|
下流至极、厚颜无耻、卑鄙下作
|
正气凛然、高风亮节、德高望重
|
./MXJj.html
|
bei bi wu chi
|
|
1039
|
卑不足道
|
卑
|
bēi bù zú dào
|
道:说,讲。指卑下得不值一提
|
绍剧《龙虎斗》第三场:“此身卑不足道,惟恐奸贼心存异志,宋室难安。”
|
BBZD
|
常用成语
|
贬义成语
|
微不足道
|
举足轻重
|
./MXJt.html
|
bei bu zu dao
|
|
1040
|
卑躬屈节
|
卑
|
bēi gōng qū jié
|
卑躬:低头弯腰;屈节:屈辱节操。形容毫无骨气,低声下气地讨好奉承
|
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57回:“单道台至此方才卑躬屈节的口称:‘职道才进来,因见大帅公事,所以不 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57回:“单道台至此方才卑躬屈节的口称:‘职道才进来,因见大帅公事,所以不敢惊动。’”...
|
BGQJ
|
常用成语
|
贬义成语
|
卑躬屈膝
|
不卑不亢、刚正不阿
|
./MXM2.html
|
bei gong qu jie
|
|
1041
|
杯酒解怨
|
杯
|
bēi jiǔ jiě yuàn
|
解:消除,排解;怨:怨恨,怨仇。指饮酒言欢,消解仇怨
|
《新唐书 张延赏传》:“吾武夫虽有旧恶,杯酒间可解。”
|
BJJY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杯酒言欢
|
|
./MXNn.html
|
bei jiu jie yuan
|
|
1042
|
杯水之谢
|
杯
|
bēi shuǐ zhī xiè
|
比喻微薄的酬谢
|
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51回:“次日,凤四老爹果然别了万中书,不曾受他杯水之谢,取路往杭州去了。”
|
BSZX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杯水之敬
|
|
./MXNx.html
|
bei shui zhi xie
|
|
1043
|
悲从中来
|
悲
|
bēi cóng zhōng lái
|
中:内心。指悲伤的感情从内心发出来
|
严秀《哀吴晗》:“我看了吴晗教授的那一段事迹,不禁废书而叹,悲从中来。”
|
BCZL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
|
./MXQw.html
|
bei cong zhong lai
|
|
1044
|
悲歌慷慨
|
悲
|
bēi gē kāng kǎi
|
指激昂高歌,以抒发感慨。形容壮烈的气概
|
宋 谢翱《登西台恸哭记》:“悲歌慷慨,卒不负其言而从之游。”
|
BGKK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慷慨悲歌
|
|
./MXRh.html
|
bei ge kang kai
|
|
1045
|
悲观厌世
|
悲
|
bēi guān yàn shì
|
厌世:厌弃人世。指对生活失去信心;精神颓丧;厌弃人世。
|
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他们的作品就只是暴露黑暗,被称为‘暴露文学’,还有简直是专门宣 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他们的作品就只是暴露黑暗,被称为‘暴露文学’,还有简直是专门宣传悲观厌世的。”...
|
BGYS
|
常用成语
|
贬义成语
|
郁郁寡欢、忧心忡忡
|
乐知天命、随遇而安
|
./MXRr.html
|
bei guan yan shi
|
|
1046
|
悲痛欲绝
|
悲
|
bēi tòng yù jué
|
绝:穷尽;悲哀伤心到了极点。也作“悲恸欲绝”、“哀痛欲绝”。
|
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一卷第七章:“她那人间的爱人悲痛欲绝,日日在她变成的土山下面,跪着呜咽哭啼,直到 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一卷第七章:“她那人间的爱人悲痛欲绝,日日在她变成的土山下面,跪着呜咽哭啼,直到死在这山脚下。”...
|
BTYJ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痛不欲生、悲恸欲绝
|
欣喜若狂
|
./MXR1.html
|
bei tong yu jue
|
|
1047
|
背暗投明
|
背
|
bèi àn tóu míng
|
背:背弃;投:投奔。指背离黑暗,投向光明。比喻背离昏主,投向明君
|
元 尚仲贤《单鞭夺槊》楔子:“贤臣择明主而仕,背暗投明,古之常理也。”
|
BATM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弃暗投明
|
明珠暗投
|
./MXVv.html
|
bei an tou ming
|
|
1048
|
倍道兼进
|
倍
|
bèi dào jiān jìn
|
倍:加倍;道:行程。形容加快速度行进
|
清 钱采《说岳全传》第22回:“迎二帝于沙漠,救生民于涂炭,尔其倍道兼进,以慰朕怀。”
|
BDJJ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倍道兼行
|
|
./MXV5.html
|
bei dao jian jin
|
|
1049
|
倍道兼行
|
倍
|
bèi dào jiān xíng
|
道:行程,路程;兼:加倍,加速。指加倍速度行进
|
《孙膑兵法 善者》:“善者能使敌卷甲趋远,倍道兼行,倦病而不得息。”
|
BDJX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倍道兼进
|
|
./MXY4.html
|
bei dao jian xing
|
|
1050
|
避君三舍
|
避
|
bì jūn sān shě
|
舍:古代计量单位,1舍=30里。指退让和回避
|
先秦 左丘明《左传 僖公二十三年》:“若以君之灵,得反晋国,晋楚治兵,遇于中原,其避君三舍。”
|
BJSS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退避三舍
|
针锋相对
|
./MXZz.html
|
bi jun san she
|
|
1051
|
避难就易
|
避
|
bì nán jiù yì
|
避:躲开,回避。避开困难的拣容易的做
|
《元史 文宗纪四》:“大都总管刘原仁称疾,久不视事,及迁同知储政院事,即就职,侥幸巧宦,避难就易。”
|
BNJY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避难趋易
|
|
./MXcy.html
|
bi nan jiu yi
|
|
1052
|
避强击弱
|
避
|
bì qiáng jī ruò
|
指避开敌人的精锐部队而打其疲弱的
|
宋 司马光《资治通鉴 后周世宗显德二年》:“奔走之间,可以知其虚实强弱,然后避实击虚,避强击弱。”
|
BQJR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避实击虚、避强打弱
|
|
./MXdj.html
|
bi qiang ji ruo
|
|
1053
|
避实击虚
|
避
|
bì shí jī xū
|
虚:空虚。避开敌人的主力所在,攻击其防御薄弱之处
|
先秦 孙武《孙子 虚实》:“水之行,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
|
BSJX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避实就虚
|
以卵投石
|
./MXdt.html
|
bi shi ji xu
|
|
1054
|
避实就虚
|
避
|
bí shí jiù xū
|
实:实力;就:接近;趋向;虚:空虚;虚弱。原指避开敌人的主力;攻击敌人的薄弱环节。现也指办事先找容易 实:实力;就:接近;趋向;虚:空虚;虚弱。原指避开敌人的主力;攻击敌人的薄弱环节。现也指办事先找容易突破的地方着手。或谈论问题回避要害。原作“避实击虚”。...
|
西汉 刘安《淮南子 要略》:“击危乘势以为资,清静以为常,避实就虚,若驱群羊,此所以言兵也。”
|
BSJX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避重就轻、避难就易、声东击西
|
以卵击石、飞蛾投火
|
./MXd3.html
|
bi shi jiu xu
|
|
1055
|
避俗趋新
|
避
|
bì sú qū xīn
|
避:舍弃;趋:奔赴,趋向。指舍弃旧俗而追求新潮
|
叶圣陶《未厌集 苦辛》:“‘拜年’有什么意义呢?无非是崇尚虚文的陋俗罢了。于是相率不‘拜年’,表示避 叶圣陶《未厌集 苦辛》:“‘拜年’有什么意义呢?无非是崇尚虚文的陋俗罢了。于是相率不‘拜年’,表示避俗趋新。”...
|
BSQX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
|
./MXhx.html
|
bi su qu xin
|
|
1056
|
避凶趋吉
|
避
|
bì xiōng qū jí
|
避:避开;趋:奔赴。指避开祸害而趋向吉利
|
宋 王观国《学林 祠卜》:“以此知曾参不入胜母,汉祖不留柏人,避凶趋吉,所不可废。”
|
BXQJ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避祸就福
|
|
./MXkw.html
|
bi xiong qu ji
|
|
1057
|
璧合珠连
|
璧
|
bì hé zhū lián
|
璧:玉器;璧合:指两个半璧成一个;连:连接。日月如合璧,五星如连珠,古人认为是一种显示祥瑞的天象。也 璧:玉器;璧合:指两个半璧成一个;连:连接。日月如合璧,五星如连珠,古人认为是一种显示祥瑞的天象。也比喻众美毕集,相得益彰...
|
唐 杨炯《公卿以下冕服义》:“然则皇王受命,天地兴符,仰观则璧合珠连,俯察则银黄玉紫。”
|
BHZL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璧合珠联
|
|
./MXlh.html
|
bi he zhu lian
|
|
1058
|
鞭不及腹
|
鞭
|
biān bù jí fù
|
及:到。指鞭子虽长,也不能打马肚子。比喻力量达不到
|
先秦 左丘明《左传 宣公十五年》:“虽鞭之长,不及马腹。”
|
BBJF
|
常用成语
|
贬义成语
|
鞭长莫及
|
绰绰有余
|
./MXo0.html
|
bian bu ji fu
|
|
1059
|
鞭长不及
|
鞭
|
biān cháng bù jí
|
鞭:马鞭子;及:够得上。马鞭子虽长,也打不到马肚子。比喻相隔太远,力量达不到
|
郭沫若《高渐离》第四幕:“楚国和秦国的仇恨最深,秦国的势力也有点鞭长不及,将来天下大乱的时候,一定从 郭沫若《高渐离》第四幕:“楚国和秦国的仇恨最深,秦国的势力也有点鞭长不及,将来天下大乱的时候,一定从那儿开头。”...
|
BCBJ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鞭长莫及
|
绰绰有余
|
./MXpl.html
|
bian chang bu ji
|
|
1060
|
标新立异
|
标
|
biāo xīn lì yì
|
标:揭举;立:树立。持不同的态度或看法。提出新奇的见解和主张;表示与一般不同。
|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文学》:“支道林在白马寺中,将冯太常共语,因及《逍遥》,支卓然标新理于二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文学》:“支道林在白马寺中,将冯太常共语,因及《逍遥》,支卓然标新理于二家之表,立异义于众贤之外。”...
|
BXLY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独树一帜、另起炉灶、别出心裁
|
因循守旧、抱残守缺、人云亦云
|
./MXpv.html
|
biao xin li yi
|
|
1061
|
表里不一
|
表
|
biǎo lǐ bù yī
|
表面和内在不一样。
|
《逸周书 谥法解》:“行见中外曰悫。”
|
BLBY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虚有其表、名不副实、徒有虚名
|
表里如一、言行一致
|
./MjBp.html
|
biao li bu yi
|
|
1062
|
表里相符
|
表
|
biǎo lǐ xiāng fú
|
表里:指内外;符:符合。指表里如一
|
明 方孝孺《王待制私谥议》:“惟三代之学,本诸身心,著于行事,发于文辞,表里相符,华质不爽。”
|
BLXF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表里如一
|
表里不一
|
./MjBz.html
|
biao li xiang fu
|
|
1063
|
表里一致
|
表
|
biǎo lǐ yī zhì
|
里外一致,指思想与言行完全一致
|
明 王守仁《教条示龙场诸生》:“忠信乐易,表里一致者,使其人资禀虽甚鲁钝。”
|
BLYZ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表里如一
|
内外有别
|
./MjFj.html
|
biao li yi zhi
|
|
1064
|
别出新意
|
别
|
bié chū xīn yì
|
独创一格,与众不同
|
宋 司马光《与王介甫书》:“大抵所利不能补其所伤,所得不能偿其所亡,徒欲别出新意,以自为功名耳。”
|
BCXY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别出心裁
|
老生常谈、习以为常
|
./MjF3.html
|
bie chu xin yi
|
|
1065
|
别具慧眼
|
别
|
bié jù huì yǎn
|
慧:聪明;有才智。具有独到眼光;高明的见解。
|
宋 叶寘《爱日斋丛钞》:“(杨万里)又有《送彭元忠》诗:‘近来别具一只眼,要踏唐人最上关。’”
|
BJHY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远见卓识、自出机杼
|
人云亦云、拾人牙慧
|
./MjJn.html
|
bie ju hui yan
|
|
1066
|
别来无恙
|
别
|
bié lái wú yàng
|
别:离别;恙:病。指分别以来一直都很好吗?
|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45回:“干曰:‘公瑾别来无恙!’”
|
BLWY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
|
./MjJx.html
|
bie lai wu yang
|
|
1067
|
别树一帜
|
别
|
bié shù yī zhì
|
别:另外;树:建立。另外立起一面旗帜。比喻开创新路另成一家。
|
清 邹容《革命军》第二章:“中国士人,又有一种岸然道貌,根器特异,别树一帜,以号于众者。”
|
BSYZ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独树一帜、独辟蹊径、标新立异、别树一旗
|
亦步亦趋、千篇一律、如出一辙
|
./MjMw.html
|
bie shu yi zhi
|
|
1068
|
别无二致
|
别
|
bié wú èr zhì
|
别:分出。指区分不出两者的差别
|
郭沫若《海涛集 徐家埠》:“江西境内的风物,太平淡无奇了。这儿和长江沿岸所见到的别无二致。”
|
BWEZ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完全一致
|
|
./MjNh.html
|
bie wu er zhi
|
|
1069
|
别有心肠
|
别
|
bié yǒu xīn cháng
|
别:另外。指另有打算和企图
|
鲁迅《朝花夕拾 》:“可是一班别有心肠的人们,便竭力来阻遏它,要使孩子的世界中,没有一丝乐趣。”
|
BYXC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别有肺肠、别有用心
|
|
./MjNr.html
|
bie you xin chang
|
|
1070
|
秉公无私
|
秉
|
bǐng gōng wú sī
|
秉:掌握,主持。指做事公道不搀杂私念
|
清 钱采《说岳全传》第73回:“以明天地鬼神,秉公无私,但有报应轻重远近之别耳。”
|
BGWS
|
常用成语
|
褒义成语
|
不偏不倚
|
|
./MjN1.html
|
bing gong wu si
|
|
1071
|
拨嘴撩牙
|
拨
|
bō zuǐ liáo yá
|
撩:引逗,挑弄。指挑拨是非,胡言乱语
|
明 汤显祖《牡丹亭 围释》:“中间放着个蓼儿洼,明助着番家打汉家。通事中间,拨嘴撩牙。”
|
BZLY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挑拨是非
|
|
./MjU4.html
|
bo zui liao ya
|
|
1072
|
剥茧抽丝
|
剥
|
bō jiǎn chōu sī
|
剥:去掉外层。比喻根据顺序寻求事物的发生发展过程
|
朱光潜《艺文杂谈 谈对话体》:“疑难是思想的起点与核心,思想由此出发,根据有关事实资料,寻求关系条理 朱光潜《艺文杂谈 谈对话体》:“疑难是思想的起点与核心,思想由此出发,根据有关事实资料,寻求关系条理,逐渐剥茧抽丝,披沙拣金。”...
|
BJCS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顺藤摸瓜、披沙拣金
|
本末倒置
|
./MjZj.html
|
bo jian chou si
|
|
1073
|
剥皮抽筋
|
剥
|
bō pí chōu jīn
|
剥:去掉壳。形容对人恨之入骨或为人极端凶残
|
明 许仲琳《封神演义》第92回:“梅山猴头,焉敢弄术!拿住你定要剥皮抽筋!”
|
BPCJ
|
常用成语
|
贬义成语
|
|
|
./MjZt.html
|
bo pi chou jin
|
|
1074
|
伯仲叔季
|
伯
|
bó zhòng shū jì
|
兄弟排行的次序,伯是老大,仲是第二,叔是第三,季是最小的
|
先秦 左丘明《左传 昭公二十六年》:“亦唯伯仲叔季图之。”
|
BZSJ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甲乙丙丁
|
|
./MjZ3.html
|
bo zhong shu ji
|
|
1075
|
伯仲之间
|
伯
|
bó zhòng zhī jiān
|
伯仲:兄弟长幼的顺序;老大、老二。就像弟兄们一样。比喻不相上下。
|
三国 魏 曹丕《典论 论文》:“傅毅之于班固,伯仲之间耳。”
|
BZZJ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不相上下
|
天渊之别、天壤之别
|
./Mjc2.html
|
bo zhong zhi jian
|
|
1076
|
博采众议
|
博
|
bó cǎi zhòng yì
|
博:广;议:建议。广泛采纳群众的建议
|
晋 陈寿《三国志 吴志 孙登传》:“诚宜与将相大臣详择时宜,博采众议,宽刑轻赋,均息力役,以顺民望。 晋 陈寿《三国志 吴志 孙登传》:“诚宜与将相大臣详择时宜,博采众议,宽刑轻赋,均息力役,以顺民望。”...
|
BCZY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博采群议
|
独断专行
|
./Mjdn.html
|
bo cai zhong yi
|
|
1077
|
博览古今
|
博
|
bó lǎn gǔ jīn
|
博:广博。广泛阅读古今书籍。形容学问渊博
|
东汉 班固《汉书 成帝纪赞》:“博览古今,容受直辞。”
|
BLGJ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博古通今
|
|
./Mjdx.html
|
bo lan gu jin
|
|
1078
|
不差上下
|
不
|
bù chā shàng xià
|
不分高下,差不多
|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80回:“一般是鲜花嫩柳,与众姊妹不差上下。”
|
BCSX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不相上下
|
天差地别
|
./Mjgw.html
|
bu cha shang xia
|
|
1079
|
不打自招
|
不
|
bù dǎ zì zhāo
|
原指还没有用刑;就自己招供了。现比喻无意中透露了自己的过失或心计。
|
明 冯梦龙《警世通言》第13卷:“押司和押司娘不打自招。”
|
BDZZ
|
常用成语
|
贬义成语
|
欲盖弥彰、图穷匕见、供认不讳
|
屈打成招、居心叵测
|
./Mjlv.html
|
bu da zi zhao
|
|
1080
|
不得人心
|
不
|
bù dé rén xīn
|
所作所为违反人的意愿;得不到别人的拥护和支持。
|
《太平经》:“十伤三者,不得人心。”
|
BDRX
|
常用成语
|
中性成语
|
众叛亲离
|
口碑载道、深得人心
|
./MmFz.html
|
bu de ren x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