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IdiomName FirstChar PinYin JieShi ChuChu JianPin ChengDu SeCai JinYiCi FanYiCi HtmlLink PinYin_Without_Tone
6465 当断不断 dāng duàn bù duàn 指应该决断的时候不能决断。 西汉 司马迁《史记 春申君列传论》:“语曰:‘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DDBD 常用成语 中性成语 优柔寡断、瞻前顾后、犹豫不决、举棋不定 当机立断、英名果断、多谋善断 ./dXph.html dang duan bu duan
6466 当耳边风 dāng ěr biān fēng 比喻对听到的话毫不在意。 汉 赵晔《吴越春秋 吴王寿梦传》:“富贵之于我,如秋风之过耳。” DEBF 常用成语 贬义成语 漠不关心、毫不在意 ./dXpr.html dang er bian feng
6467 当机立断 dāng jī lì duàn 面临紧急关头;毫不犹豫地作出决断。当:面临;断:决断。 汉 陈琳《答东阿王笺》:“秉青萍干将之器,拂钟无声,应机立断。” DJLD 常用成语 褒义成语 英明果断、多谋善断 举棋不定、优柔寡断、犹豫不决 ./djA0.html dang ji li duan
6468 当立之年 dāng lì zhī nián 指三十岁。 先秦 孔子《论语 为政》:“三十而立。” DLZN 常用成语 中性成语 三十而立、而立之年 ./djBv.html dang li zhi nian
6469 当仁不让 dāng rén bù ràng 碰到应该做的好事就积极主动去做;不推托;不谦让。当:面对着;仁:原指正义的事;现泛指应该做的好事。 先秦 孔子《论语 卫灵公》:“当仁不让于师。”朱熹集注:“当仁,以仁为己任也。” DRBR 常用成语 中性成语 义不容辞、理所当然 推三阻四、临阵脱逃 ./djFz.html dang ren bu rang
6470 当世无双 dāng shì wú shuāng 当前世上没有能相比的。无双;没有两个;意即只有一个。 西汉 桓宽《盐铁论 褒贤》:“东方朔自称辨略,消坚释石,当世无双。” DSWS 常用成语 中性成语 举世无双、独一无二 无独有偶 ./djIy.html dang shi wu shuang
6471 当头棒喝 dāng tóu bàng hè 当头:迎头;喝:大声喊叫。原是佛教用语。禅宗和尚接待初学的人用棒迎头一击;或大喝一声;以考验对方的领 ... 宋 释普济《五灯会元 黄檗运禅师法嗣 临济义玄禅师》:“上堂,僧问:‘如何是佛法大意?’师竖起拂子, ... DTBH 常用成语 中性成语 晨钟暮鼓、当头一棒 ./djJj.html dang tou bang he
6472 当头一棒 dāng tóu yī bàng 迎头一棍子。比喻受到严重警告或突然的打击。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117回:“一闻那僧问起玉来,好像当头一棒,便说道:‘你也不用银子了,我把那玉 ... DTYB 常用成语 中性成语 当头棒喝 ./djJ3.html dang tou yi bang
6473 当务之急 dāng wù zhī jí 当前任务中最急迫的事。当:原为“处于”;现为“当前”;务:应该做的事。 先秦 孟轲《孟子 尽心上》:“知者无不知也,当务之为急。” DWZJ 常用成语 中性成语 燃眉之急、迫在眉睫、事不宜迟 一拖再拖、遥遥无期 ./djM2.html dang wu zhi ji
6474 当之无愧 dāng zhī wú kuì 承受得起这种荣誉或称号;一点也不必感到惭愧。当:担当;承受;之:指所给的荣誉或称号。 宋 欧阳修《回丁判官书》:“夫人有厚己而自如者,恃其中有所以当之而不愧也。” DZWK 常用成语 中性成语 名副其实、名不虚传、受之无愧 名不副实、虚有其表、当之有愧 ./djNx.html dang zhi wu kui
6475 当之有愧 dāng zhī yǒu kuì 担当不起某种称号或荣誉;感到惭愧。 宋·欧阳修《回丁判官书》:“夫人有厚己而自如者;恃其中有所以当之而不愧也。”常用自谦之辞。 DZYK 常用成语 中性成语 愧不敢当 理所应当、当之无愧 ./djQw.html dang zhi you kui
6476 荡然无存 dàng rán wú cún 。原有的物体像被洗涮掉一样完全不复存在。形容原有的东西完全毁坏或失去。 唐 白居易《议碑碣词赋》:“著诚去伪,小疵小弊,荡然无遗矣。” DRWC 常用成语 中性成语 化为乌有、付之东流、无影无踪、烟消云散 依然故我、完好无损、原封不动 ./djVl.html dang ran wu cun
6477 党同伐异 dǎng tóng fá yì 党:原同“傥”;指偏袒;现在也指结伙;伐:攻击偏袒或聚集同自己意见相同的人;排斥、攻击跟自己意见不同 ...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党锢传序》:“自武帝以后,崇尚儒学,至有石渠分争之论,党同伐异之说,守文之徒 ... DTFY 常用成语 贬义成语 结私营党、诛除异己、朋比为奸 无偏无坦、公正无私、不偏不倚 ./djV5.html dang tong fa yi
6478 荡气回肠 dàng qì huí cháng 形容音乐或文辞婉转动人。也形容感情充沛而强烈。荡;摇荡。回;回旋。 三国 魏 曹丕《大墙上蒿行》:“女娥长歌,声协宫商,感心动耳,荡气回肠。” DQHC 常用成语 中性成语 回肠荡气、感人肺腑 ./djZp.html dang qi hui chang
6479 刀耕火种 dāo gēng huǒ zhòng 指把草木烧成灰当作肥料;就地挖坑播下种子。指原始的农业耕作技术。也作“火耨刀耕”。 宋 陆游《雍熙请机老疏》:“山宿山行,平日只成露布;刀耕火种,以今别是生涯地。” DGHZ 常用成语 中性成语 火耨刀耕、刀耕火耨 ./djcy.html dao geng huo zhong
6480 刀光剑影 dāo guāng jiàn yǐng 刀的闪光;剑的投影。表示拿刀持剑的人将要动手;显出杀气腾腾的样子。现用于坏人就要行凶;干坏事。也形容 ... 南朝 梁 吴筠《战城南囚首》:“剑光挥夜电,马汗昼成泥。”又《边城将》:“刀含四尺影,剑抱七星文。” DGJY 常用成语 中性成语 剑拔弩张、杀气腾腾、磨刀霍霍 风平浪静、歌舞升平、相安无事 ./djdj.html dao guang jian ying
6481 刀山火海 dāo shān huǒ hǎi 比喻极其艰险的地方。也作“火海刀山”。 汉 高安世译《佛说鬼问目连经》:“我一生已来,或登刀山剑树地狱,或堕火坑……” DSHH 常用成语 中性成语 龙潭虎穴、刀山剑树 风平浪静 ./djhx.html dao shan huo hai
6482 刀山剑树 dāo shān jiàn shù 佛教所说的地狱之刑。形容极残酷的刑罚。 《阿含经 九众生居品》:“设罪多者当入地狱,刀山剑树,火车炉炭,吞饮融铜。” DSJS 常用成语 中性成语 刀山火海、龙潭虎穴 风平浪静 ./djkw.html dao shan jian shu
6483 倒背如流 dào bèi rú liú 能很流利地把书本、诗文或资料倒转过来背。形容读得滚瓜烂熟。 郭沫若《苏联纪行日记 六月廿七日》:“她把说明小册子的英文部分似乎已经读得来倒背如流了。” DBRL 常用成语 中性成语 滚瓜烂熟 ./djl1.html dao bei ru liu
6484 倒绷孩儿 dào bēng hái ér 绷:包扎。接生婆把初生婴儿裹倒了。比喻一向做惯了的事因一时疏忽而弄错了。 宋 魏泰《东轩笔录》第七卷:“晏公闻而笑曰:‘苗君竟倒绷孩儿矣。’” DBHE 常用成语 中性成语 ./dmE0.html dao beng hai er
6485 倒打一耙 dào dǎ yī pá 比喻犯了错误或干了坏事不承认;反咬对方一口。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我输了理可不输气,输了气也不输嘴。且翻打他一耙,倒问他!” DDYP 常用成语 中性成语 反咬一口、恩将仇报、混淆是非 以德报怨、是非分明 ./dmFv.html dao da yi pa
6486 倒果为因 dào guǒ wéi yīn 把结果当成原因,颠倒了因果关系。 民意《告非难民生主义者》:“曾不问资本所以群趋于都会之故,是所谓倒果为因者耳。” DGWY 常用成语 中性成语 本末倒置、颠倒是非 ./dmJp.html dao guo wei yin
6487 盗名欺世 dào míng qī shì 窃取名誉;欺骗世人。 荀况《荀子 不苟》:“夫贫贱者则求柔之,是非仁人之情也,是奸人将以盗名于暗世者也,险莫大焉。” DMQS 常用成语 贬义成语 盗名窃誉、弄虚作假 实事求是、忠诚老实 ./dmVr.html dao ming qi shi
6488 倒行逆施 dào xíng nì shī 倒、逆:反常;行、施:做事。违反常规;违背情理的行为一般指违反社会道德准则和时代进步方向的行为。 西汉 司马迁《史记 伍子胥列传》:“吾日莫途远,吾故倒行而逆施之。” DXNS 常用成语 贬义成语 胡作非为、为非作歹、横行霸道 嘉言善行、因势利导 ./dmV1.html dao xing ni shi
6489 蹈常袭故 dǎo cháng xí gù 蹈:踏;遵循;袭:固袭;继承;常、故:惯常的;旧的。遵循常规旧法。形容办事只会按照老的规矩;不会创新 ... 宋 苏轼《伊尹论》:“后之君子,蹈常而习故,惴惴焉惧不免于天下,一为希阔之行。” DCXG 常用成语 贬义成语 墨守成规、因循守旧、故步自封、萧规曹随 除旧布新、革故鼎新、独辟蹊径 ./dmY0.html dao chang xi gu
6490 盗亦有道 dào yì yǒu dào 强盗也有强盗的一套道理;做强盗的人;有时也讲道义。 庄周《庄子 胠箧》:“跖之徒问于跖曰:‘盗亦有道乎?’跖曰:‘何适而无有道邪?……’” DYYD 常用成语 中性成语 ./dmc4.html dao yi you dao
6491 道不拾遗 dào bù shí yí 遗:丢失的东西。东西掉在路上没有人捡走;据为己有。形容社会风气很好。也作“路不拾遗”。 韩非《韩非子 外储说左上》:“子产退而为政,五年,国无盗贼,道不拾遗。” DBSY 常用成语 褒义成语 路不拾遗 打家劫舍 ./dmh3.html dao bu shi yi
6492 道德文章 dào dé wén zhāng 指思想品德和学识学问。 宋·辛弃疾《渔家傲·为余伯熙察院寿》:“道德文章传几世,到君合上三台位。” DDWZ 常用成语 中性成语 ./dmow.html dao de wen zhang
6493 道尽途穷 dào jìn tú qióng 道、途:路。走到路的尽头。形容无路可走,面临末日。 《新五代史 李继岌传》:“继岌徘徊泣下,谓李环曰:‘吾道尽途穷,子当杀我。’” DJTQ 常用成语 贬义成语 穷途末路、山穷水尽 前程远大 ./dmtl.html dao jin tu qiong
6494 道路以目 dào lù yǐ mù 人们在路上相遇;只是相互看看;心里有怒怨;可什么话也不敢说。形容反动统治暴虐;社会上没有言论自由。 《国语 周语上》:“王怒,得卫巫,使监谤者,以告,则杀之。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DLYM 常用成语 中性成语 缄口不言、三缄其口 畅所欲言、敢说敢做 ./dmt5.html dao lu yi mu
6495 道貌岸然 dào mào àn rán 道貌:正经;严肃的外貌;岸然:高傲;严肃的样子。形容神态庄重;外貌严肃正经。现多用于讽刺故作正经表里 ... 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 成仙》:“道貌岸然。” DMAR 常用成语 贬义成语 一本正经、正襟危坐、装腔作势、正颜厉色 嬉皮笑脸 ./dmw4.html dao mao an ran
6496 道听途说 dào tīng tú shuō 道、途:路。路上听说来的;又在路上传播。指随便传说不可靠的消息;或指没有根据的消息。 先秦 孔子《论语 阳货》:“道听而涂(途)说,德之弃也。” DTTS 常用成语 中性成语 小道消息、捕风捉影、海外奇谈、齐东野语 言之有据、有根有据、言之凿凿 ./dm0y.html dao ting tu shuo
6497 得不偿失 dé bù cháng shī 所得到的补偿不了所失去的。形容不上算。 宋 陆游《序》:“得不偿失,荣不盖愧。” DBCS 常用成语 贬义成语 因小失大、贪小失大 乞浆得酒、利市之倍、得失相当 ./dm13.html de bu chang shi
6498 得步进步 dé bù jìn bù 已进了一步,还要向前进一步。比喻野心大,贪心永不满足。 曾朴《孽海花》第六回:“自北宁失败后,法人得步进步,海疆处处戒严。” DBJB 常用成语 贬义成语 贪得无厌、得寸进尺 ./dm42.html de bu jin bu
6499 得寸进尺 dé cùn jìn chǐ 得到了一寸又进一步得到一尺。比喻欲望越来越大;贪心不足。 西汉 刘向《战国策 秦策三》:“王不如远交而近攻,得寸则王之寸,得尺亦王之尺也。” DCJC 常用成语 贬义成语 得陇望蜀、贪得无厌、贪心不足、欲壑难填 心满意足、如愿以偿、称心如意 ./dm5n.html de cun jin chi
6500 得过且过 dé guò qiě guò 得:能够;且:姑且。只要勉强过得去;就这样过下去形容胸无大志;没有长远打算;也指工作敷衍了事;不负责 ... 元 无名氏《小孙屠》戏文第四出:“孩儿,我听得道你要出外打旋,怕家中得过且过,出去做甚的?” DGQG 常用成语 贬义成语 马马虎虎、苟且偷生、听天由命、敷衍了事 力争上游、精益求精、一丝不苟 ./dm9r.html de guo qie guo
6501 得陇望蜀 dé lǒng wàng shǔ 陇:古代地名;相当于今甘肃东部;蜀:古代地名;相当于四川中西部。得到了陇地后;又希望取得蜀地。比喻得 ... 《东观汉记 隗嚣传》:“人苦不知足,既平陇,复望蜀,每一发兵,头鬓为白。” DLWS 常用成语 贬义成语 得寸进尺、贪得无厌、贪心不足 心满意足、称心如意、如愿以偿 ./dm91.html de long wang shu
6502 得其所哉 dé qí suǒ zāi 所:处所;哉;语气词。得到了合适的地方。 先秦 孟轲《孟子 万章上》:“子产曰:‘得其所哉,得其所载!” DQSZ 常用成语 中性成语 各得其所、求仁得仁 乱点鸳鸯 ./dnBl.html de qi suo zai
6503 得胜回朝 dé shèng huí cháo 朝:朝廷;封建帝王接受朝见;处理政事的地方。打了胜仗回到朝廷报功。泛指取得胜利或完成任务后喜洋洋地回 ... 元 无名氏《小尉迟》:“若得胜还朝,圣人自有加官赐赏哩。” DSHC 常用成语 中性成语 班师回朝、打道回府、荣归故里 铩羽而归 ./dnE4.html de sheng hui chao
6504 得天独厚 dé tiān dú hòu 天:天生;自然的;独:独特;厚:优厚。得到天然的特别优厚的待遇。形容所处的自然环境或具备的客观条件特 ... 明 张居正《答宗伯董浔阳》:“精神步履新锐少年弗逮也,何得天之厚如是哉!” DTDH 常用成语 中性成语 天时地利、地利人和 先天不足 ./dnIy.html de tian du hou
6505 得心应手 dé xīn yìng shǒu 心里怎样想;手上就能相应地怎样做。形容功夫到家;技艺纯熟;做起来很顺手。 先秦 庄周《庄子 天道》:“不徐不疾,得之于手而应于心,口不能言,有数存焉于其间。” DXYS 常用成语 褒义成语 心手相应、游刃有余、驾轻就熟 不文不武 ./dnJt.html de xin ying shou
6506 得意门生 dé yì mén shēng 最受老师欣赏的学生。门生;古代亲授业的弟子或科举中试者对座师的自称。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他虽和咱们满洲汉军隔旗,却是我第一个得意门生。” DYMS 常用成语 中性成语 得意弟子 ./dnM2.html de yi men sheng
6507 得意忘形 dé yì wàng xíng 形:形骸指自身的存在。高兴得控制不住自己;失去常态。形容浅薄的人稍稍得志就忘记了应持的态度。 《晋书 阮籍传》:“嗜酒能啸,善弹琴,当其得意,忽忘形骸。” DYWX 常用成语 贬义成语 忘乎所以、自鸣得意、得意洋洋、趾高气扬 怅然若失、心灰意冷 ./dnNn.html de yi wang xing
6508 得意忘言 dé yì wàng yán (语言是表达意思的)意思得到了;就不必记住言辞了。现多指彼此默契;心照不宣。 庄周《庄子 外物》:“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 DYWY 常用成语 中性成语 心照不宣 格格不入 ./dnNx.html de yi wang yan
6509 得意洋洋 dé yì yáng yáng 洋洋:得意的样子。形容称心如意、沾沾自喜的样子。 西汉 司马迁《史记 管晏列传》:“意气扬扬,甚自得也。” DYYY 常用成语 中性成语 沾沾自喜、得意扬扬 垂头丧气、灰心丧气 ./dnQw.html de yi yang yang
6510 得意之作 dé yì zhī zuò 指自己认为非常满意的作品。 曹靖华《哪有闲情话年月》:“作者仿佛要为我开小型展览会似的,把自己的得意之作,都陈列在我面前了。” DYZZ 常用成语 中性成语 ./dnRh.html de yi zhi zuo
6511 德薄能鲜 dé bó néng xiǎn 鲜:少。德行浅薄,才能不足(表示自谦的话)。 宋 欧阳修《泷冈阡表》:“俾知夫小子修之德薄能鲜,遭时窃位,而幸全大节不辱其先者,其来有自。” DBNX 常用成语 贬义成语 才疏学浅 德高望重、德才兼备 ./dnU0.html de bo neng xian
6512 德才兼备 dé cái jiān bèi 品德和能力都具备。兼备:都具备。 《元史 丰臧梦解传》:“乃举梦解才德兼备,宜擢清要,以展所蕴。” DCJB 常用成语 中性成语 德高望重、又红又专 德薄能鲜、德薄才疏 ./dnVl.html de cai jian bei
6513 德高望重 dé gāo wàng zhòng 道德好;声望大。多形容老年人为人好;有名望。 宋 司马光《辞人对小殿札子》:“臣窃惟富弼三世辅臣,德高望重。” DGWZ 常用成语 褒义成语 众望所归、年高德劭 无名鼠辈 ./dnVv.html de gao wang zhong
6514 灯蛾扑火 dé é pū huǒ 比喻自己找死。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27回:“这贼配军却不是作死,倒来戏弄老娘!正是灯蛾扑火,惹焰烧身。” DEPH 常用成语 贬义成语 自投罗网、飞蛾赴火 ./dndj.html de e pu huo